山东竭力构建平安和谐建筑业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及农民工维权工作,对于促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保持产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近年来,山东省建筑业广大干部职工,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提升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举措一: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山东建筑业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广泛、持续、深入地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塑造了产业新的社会形象,创建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各界的高度评价。一是有效改善了农民工的生活环境。简易房、大统铺曾是过去建筑农民工生活环境的写照。如今,愈来愈多的施工现场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标准宿舍,并配以功能齐全的淋浴间、娱乐室、卫生室和职工食堂,为农民工提供了整齐、卫生和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二是丰富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全省有一定规模的建筑工程项目,都在施工现场设置了文体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影碟机、书报、杂志、棋牌等文体、娱乐活动设施、用品。各级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经常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和图片巡展、图书赠送、影像播放等活动,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体现了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三是提高了产业的社会形象。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的开展,使昔日“脏、乱、差”的建筑工地,变成了“亮化、美化、绿化、净化、硬化”的安全文明型、卫生环保型施工现场,成为现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四是有力促进了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各市在开展创建工作中,因时、因地制宜,以临时设施标准化、安全防护工具化、现场管理人性化为目标,不断提高创建标准和要求。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市不断总结创建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先后编制颁布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指导图集,有力地促进了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举措二:强化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首先,安全生产制度不断完善。近几年,山东省建设厅、建管局相继出台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实施细则》、《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暂行办法》等十几个规范性文件,颁布了《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等一批地方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监理等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其次,安全资金投入得到有效保障。各市认真落实《山东省〈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工程造价、安全监督、招投标以及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机构相互协作,按照各自分工通过市场准入、监督检查、社会信誉和行政处罚等手段督促建设单位按时足额拨付相关费用,监督施工单位专款专用,保证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第三,安全培训考核成绩斐然。自2005年以来,山东省共有23.12万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了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22.92万人次参加了安全生产知识考试,18.31万人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23.22万特种作业人员取得安全操作资格证书,建筑施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第四,依靠科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目前,“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信息系统”与“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正式运行,全省建筑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初步建立,安全生产许可证已实现网上申报,企业管理人员安全考核、起重机械登记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等网络系统逐步完善。青岛、日照、德州等市还建立了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安全管理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自2001年以来,山东共创建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690个、优良工地2465个、文明施工小区55个。青岛市文明施工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始终居领先地位;济南、威海多次代表山东迎接建设部的安全检查,取得较好成绩;烟台、潍坊、日照、临沂等市安全生产水平稳中有升;莱芜、德州、滨州等市工作基础扎实;聊城、济宁等文明施工水平也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举措三:大力改善农民工生存发展环境,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各部门和施工企业在保障工资发放、推行伤害保险、提高队伍素质、改善从业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一是强力推进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各级主管部门运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许可、产权登记、竣工备案、信誉管理等手段,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建立了劳务工资保证金、工资按月支付、工程担保金等制度,从源头上防止了拖欠工资现象。截至目前,共受理农民工投诉3万多起,公开处理拖欠单位537家,累计清欠工资39亿元,80多万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二是不断完善农民工伤害保险制度。各地相继制定了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实施办法,对本地区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中的责任主体、投保的范围、投保费率与保险金额、投保程序与理赔金的支付和奖惩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工程项目安全报检等工程管理活动中严格审查意外伤害保险缴纳情况,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目前,全省建筑行业意外伤害投保面达到90%以上。三是加快劳务队伍和劳务基地建设。近年来,山东省采取下放、简化建筑劳务企业审批、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将作业层分离、鼓励低资质的总承包企业向劳务分包企业转化等措施,大力发展劳务企业。目前,全省成建制的劳务企业达2100家,大部分农民工找到正规“东家”。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加快劳务基地建设步伐,将曹县、费县、蒙阴、肥城、桓台、滕州等建设为劳务基地,实现劳务输出东西对接,开通了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移的通道。四是大力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积极实施“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项目,去年完成了3万人的培训任务;全省建筑业共投入资金3100余万元,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1492所,培训一线农民工75万人次;在全省广泛持续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素质大提高”活动,组织了省市县三级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大批高级能人才和技术能手脱颖而出。今年,有21名建筑业农民工优秀代表入选“山东省首届百名农民工之星”,其中 3人荣获“山东省首届十佳农民工”称号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