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在建难度最大最长铁路隧道顺利贯通
摘要: 5月9日,经过近29个月的艰苦奋战,陕西省在建最长的铁路隧道、全长11.271公里的西康二线铁路秦岭翠华山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西康二线建设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西康二线铁路全长247.58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 ...
5月9日,经过近29个月的艰苦奋战,陕西省在建最长的铁路隧道、全长11.271公里的西康二线铁路秦岭翠华山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西康二线建设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西康二线铁路全长247.58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主骨架之一包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渝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路段,其中,桥隧占新建线路长度的67.6%。作为西康二线的第一长隧,秦岭翠华山隧道地处北秦岭褶皱带,先后穿越被称为“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的翠华山风景区和正在运营当中的西康铁路小峪隧道,技术控制难度非常大。据中铁电气化局西铁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黄国涛介绍,翠华山隧道下穿小峪隧道时,与该隧道相距仅8米,施工安全风险极高,在国内同类施工中比较少见。 施工中,中铁电气化局西铁工程公司一一攻克了“近距离下穿既有线隧道”、“特长隧道控制测量”、“岩爆频繁”、“多次涌水”、“通风排水困难”、“交通不便”等六大难题。在近距离下穿正在运营当中的西康铁路小峪隧道时,中铁电气化局西铁工程公司与国内众多隧道施工专家一起反复论证,制订出严密的施工方案,采取了“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等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有效确保了工程质量。秦岭翠华山隧道在掘进过程中,分为4段8个工作面,为了防止特长隧道施工出现的“穿袖子”现象,施工单位果断引进GPS卫星定位测量等科技手段,成立“精测队”,强化测控,最终将隧道水平和纵向误差都控制在施工规范要求值的五分之一范围内,优质、高效、安全、顺利地打通了隧道。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