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式建筑发展
摘要: 要了解香港西式建筑百年来的发展,最好先认识两间历史悠久的建筑师楼。一间是本栏曾经介绍过的巴马丹拿(旧称公和洋行),另一间是利安。 利安成立于一八七四年,比巴马丹拿晚六年,这两间百年老字号设计了 ...
要了解香港西式建筑百年来的发展,最好先认识两间历史悠久的建筑师楼。一间是本栏曾经介绍过的巴马丹拿(旧称公和洋行),另一间是利安。 利安成立于一八七四年,比巴马丹拿晚六年,这两间百年老字号设计了许多作品,当中不少仍留存于世,为香港建筑史写下重要一页。 利安前身名为Sharp & Danby,由格兰维尔?沙普与威廉?丹比在港创立。十九世纪末,两人相继离开,公司遂以后期加入的Robert Leigh和James Orange姓氏,改名为Leigh & Orange,中文译名则取两个英文字的首个发音,成为“利安”。 利安早期以兴建宗教和公共建筑居多,现存可见的有犹太教堂、圣安德烈堂、香港大学本部大楼、基督科学教会香港第一分会、梅夫人妇女会大楼、前法国外方传道会大楼,皇家游艇会会所和冯平山楼等。 这些建筑物大都表现出爱德华时期的典型风格,部分已成为法定古迹,其它均获评级。战后的建筑风潮出现很大转变,利安在这段期间设计了雍仁会馆、文华东方酒店、海洋公园、沙田马场和理工大学等现代和后现代作品。 回归后则兴建了嘉道理生物科学大楼和科学园第二期等高科技楼房,展现香港建筑的演变历程。 不过,香港可建楼宇的土地实在有限,未能令所有建筑师一展所长,因此不少建筑师楼早在十多年前已进军内地和海外,以致本地的建筑设计追不上邻近地区的高速发展。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