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上海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从“最牛民房”反思制度设计

2013-8-15 20:1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21| 评论: 0

摘要: 谈到灾后重建中的制度设计与产权重建,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甘肃文县房倒屋塌,但文县碧口镇任兴平的民房在大震和多次余震后仍坚挺如初、毫发未损,被网民誉为“ ...

谈到灾后重建中的制度设计与产权重建,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甘肃文县房倒屋塌,但文县碧口镇任兴平的民房在大震和多次余震后仍坚挺如初、毫发未损,被网民誉为“最牛民房”。“最牛民房”的主人任兴平对房屋坚挺的喜悦还没有持续多久,便又面临新的烦忧――最近几天,陇南市政府开始对各处的危房进行拆除,他希望只拆除南侧那栋危房。然而对方表示,要么全拆,可以作为受灾群众安置,获得补助;要么全不拆,他将无法得到灾后补助。

  制度的不尽完善,造成了“最牛民房”主人的两难处境:拆吧,劫后幸存,完好无损,实在舍不得;倘坚持不拆呢,又会丧失灾后补助。就社会资源来说,将好好的房子拆掉,这显然是一种浪费;但就个人来说,不拆,却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拆,还是不拆,竟成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权衡取舍,成了一个难题。说起来,也真让人哭笑不得。

  “最牛民房”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对于受灾群众的认定,不应简单划一:一刀切、一个标准。实施灾后补助,也应科学评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较为科学的标准。否则,就有可能把不应该拆掉的房子也拆掉,造成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灾后重建,是一个复杂而急迫的系统工程,合理的制度设计与产权重建,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力量,让重建工作推进得更高效、更顺利。正如赵燕菁所说:灾后重建,良好的制度设计和灾后产权的重建,很可能比物质建设本身更重要。否则,有可能抑建重建的速度和质量,甚至给灾区带来二次伤害。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