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论文 建筑基础论文 查看内容

国当代建筑几种设计倾向

2010-6-22 01:1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92| 评论: 0

摘要: 有一种历史很悠久的说法:建筑是一门艺术。近来的说法是:建筑是一种生产,艺术也是生产。那么,以生产力来作为标准衡量建筑,合适吗?已故意大利新左派建筑历史学家M塔非里说,建筑史家和批评家在建筑理论中的作用 ...
有一种历史很悠久的说法:建筑是一门艺术。近来的说法是:建筑是一种生产,艺术也是生产。那么,以生产力来作为标准衡量建筑,合适吗?已故意大利新左派建筑历史学家M·塔非里说,建筑史家和批评家在建筑理论中的作用,就好象在皇家宴会开筵以前就提议为国王祝酒的一位穿着华丽的笨伯。他意在指责传统的历史学家已成不合时宜的向文化延续性打恭作揖的"保守派"。这可以看作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在本世纪风起云涌之时,先锋派建筑大师和理论家代表所谓"生产阶级"对传统的保守的知识分子尖酸刻薄的攻击。
  而在中国,建筑界的情况与欧洲有所不同。各大专院校、研究所内领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之职的专家教授们,大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崇者,因而他们对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先锋派理论之译介、宣扬乃不遗余力,甚至很有一般子借此在建筑界反封建(权威、迷信等)的气势。而那些处于"生产第一线"的建筑师们,反而由于视野的闭塞,对人文知识的隔膜,在建筑创作中处于一种封闭、保守和势利眼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建筑首先是一种生产"、"生产力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法,只是简约为口号标签时,"生产者"就被建筑师拿来贴在自己的大旗上,以与理论家、历史学家、批评家分开阵营。并且,由于挟意识形式之余威,"生产者"似乎要比"非生产者"、"不劳而获的批评家"高贵得多--确实,因为国家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巨额金钱在房地产、建筑业运转,处于"生产第一线"的建筑师斩获甚多,财一大,气也粗,身份儿也就"高贵"起来。在建筑学领域,按照这么一个可疑的标准把建筑和理论家、批评家分了等级贵贱,建筑批评还有谁去说?怎么说?
  但是,建筑批评确实必须进行,不能将这一神圣之职简单地让与"使用者"和"业主",或者让"时间"。批评家并不是很容易就让"教师"、撰文介绍自己的设计的建筑师或者专业杂志的编辑顶其头衔的。"教师"的职业,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一般不会公开发表对当下的建筑作品的批评意见,更难以形成系统的批评理论。撰文作自我作品介绍的建筑师,既不敢冒犯其他建筑师,也不敢将自己的理论(如果说有的话)张扬,总是一口温吞水。好在中国传统语文中的许多温文尔雅言辞之后的傲岸与硬气还是能让人感觉行到,但总够不上建筑批评的文法。一般的杂志编辑,则只好以不偏不倚的"执事"为己任,批评的矛头,只能略存于文章取舍之间。如是说未,在建筑学术圈内,竟没有多少批评余地了。我们在书刊上也见过几场笔墨官司,除了七十年代以前的"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曾剑拨努张,实际上也不过是政治帽子互相扣的游戏之外,八十年代以来的建筑领域的争论,却竟象观摩一场场太极推手,彼此用"气",尽管当局者可能心神领会、惊心动魄,却实在构不成有概念和范畴可循的批评法则。
  建筑批评家应该是博览群书、通晓历史和人文学科理论的人。古罗马维特鲁威对建筑师的期望是:"建筑师应该擅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家的著述,具备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这倒似乎更适合于对一个建筑批评家的要求。那么,对于一个当代的建筑批评家来说,主要有哪些条件呢?第一,如上所述的丰富而深厚的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第二,宗教家般的对于非物质利益--批评事业、批评艺术的热忱。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