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重庆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

2011-11-2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09| 评论: 0

摘要: 2011年11月19-21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重庆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在重庆大学联合举办“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 ...

2011年11月19-21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重庆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在重庆大学联合举办“2011年中国第二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畅、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李先奎、国家文物局文保司文保处处长刘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CHINA)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长吕舟、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分会名誉理事长、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黄星元、中国建筑学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复合、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主任何智亚,来自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从事工业遗产保护方面专家学者,北京、西安、长春、无锡、黄石等城市规划、文保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以及首钢集团等工业企业的领导,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地区性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大会开幕式由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伯英主持。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75篇,大会报告包括4篇主旨报告、8篇主题报告、28篇专题报告;报告共分4个专题:地区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与城市复兴、地区工业遗产案例研究、工业建筑空间模式与转型。
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重庆涪陵中国核原料工业基地——816地下核工程,被称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它是我国典型的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建设成果,也是重庆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的利用与保护

工业建筑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工业建筑遗产也是地区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地区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都应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曾为我国近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工业企业面临结构调整和企业搬迁的局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均衡,我国的工业建筑遗产不论在形成过程、遗产类型、价值特征以及保护的策略和方法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基于地域视角的工业建筑遗产调查、价值评价及其保护与再利用的探索,将是二十一世纪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必然发展方向。
这次研讨会是2010年11月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成立后举办的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必将推动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