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独钓寒江雪

南京南站照片(来源于网络)

南京南站效果图(来源于网络)
不论在网上还是现场,我都能听见普通南京市民评论南京南站象世博中国馆,作为南京南站的设计师,我真的很伤心,不过这不能怪大家,毕竟这些大型建筑的背后的故事不是普通人所能知道的。 今天,我要借这个网站,作为一个全程参与南京南站设计的建筑师,向大家讲述这个真相。南京南站设计始于2006年10月,2006年底我们的设计方案最终被铁道部选为中标方案。在中标方案中,斗拱列柱的形式从始至终就一直被保留,而世博会中国馆的竞赛始于2007年5月,至2007年9月才确定何静堂的中国馆方案,我所说的这些大家都可以在公共网络上搜索到。至于世博会中国馆是否借鉴了南京南站,这个我不好揣测,但南京南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个原创方案,这一点,我认为任何一个南京市民都应该感到自豪。 做为一个大型火车站,它的施工周期很长,历时五年多才能施工完成,自然不会像中国馆那种规模一年多就能完成,但是否是原创不能以谁先完成来判定,而我今天在这里说,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被这种假象所迷惑。 其实斗拱的形式来自于中国古典建筑元素,我们只是用更现代简洁的方式把它做了处理。 其实,斗拱柱只是这个建筑的一小部分,比如隐喻古城墙的陶板幕墙,隐喻中华门“三重门”序列的室内藻井都是这个建筑的重要部分。 一个建筑做完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评论,这是很正常的,有的人说这个站不太古,我们的原创理念就是古城新站,既要有地域特色,又能有时代精神甚至时尚精神。 历经五年的设计,那些在南京战斗的日日夜夜让我永生难忘,我们可以没有赞扬,但我们不能忍受“仿造和抄袭”的屈辱,仅借贵版之地表达己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