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设计与创新之旅
摘要: 2011年2月19、20、21日三天,香港建筑中心接待了在广州从事设计行业前来香港参观交流的团友。 该活动缘于去年11月香港建筑中心组织到广州参观新歌剧院及博物馆的建筑之旅,当时广州绿色之春文化传播公司的关鸣先 ...
2011年2月19、20、21日三天,香港建筑中心接待了在广州从事设计行业前来香港参观交流的团友。 该活动缘于去年11月香港建筑中心组织到广州参观新歌剧院及博物馆的建筑之旅,当时广州绿色之春文化传播公司的关鸣先生热情接待我们,并表示他们也有兴趣来到香港进行类似的参观交流。经过周密的安排,该活动最终在2011年2月份成行。 这是香港建筑中心首次举办此类接待活动。该团由关鸣先生领队,由一些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士组成,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高校建筑系教授等。团友大多已经自由行来过香港多次,在他们眼中,香港是一个购物天堂,他们对香港很多例牌的景点也如数家珍。但这次以设计和创新为主题,经过精心安排行程紧凑而充满趣味。在短短三天的行程中,我们进行了很多丰富有趣的参观交流活动: 2月19日我们到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参观交流,学校相关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建筑系的课程,并带领我们参观香港中文大学的建筑系的教学空间。 ![]() (图1)
中文大学的吴恩融教授更是向我们介绍以“高科学低技术”为理念为西北贫困农村修桥造路的“无止桥慈善基金”。
![]() (图2) 下午我们来到香港建筑师学会交流,席间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建筑中心、广州绿色之春文化传播公司及团友都一一作了自我介绍。省港两地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士也对两地行业的现状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 (图3)
![]() (图4)
晚上团友乘坐无顶观光巴士夜游香港,并配有建筑中心的董事全程介绍香港的历史及建筑物。
![]() (图5) 20日我们前往香港大学,在建筑系,陈丽乔博士介绍了香港大学的历史和建筑。Thomas Tsang向我们耐心地介绍的香港大学建筑系的课程。席间团友比较了中港两地建筑系的教学理念及两地学生的优劣势,随后在香港大学校园实地参观大学的建筑物。
![]() (图6) ![]() (图7)
![]() (图8)
下午团友来到铜锣湾电车路一间叫“书得起”的专营艺术设计书籍的书店观光购书。并到位于石硖尾的由工厂大厦改装而成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该创意艺术中心保留了七十年代工厦的粗朴风格,廉价租予从事艺术创作及教学工作的艺术家。
晚餐安排在油麻地庙街的美都餐厅。美都餐厅是五六十年代港式风格的传统茶餐厅,餐毕店家还送给团友每人一份的美都餐厅60周年精美纪念品。 ![]() (图9) 21日是三天两夜的行程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位于九龙城的香港兆基创意书院。这是一所特殊的艺术学校,不同于一般的精英学校,这所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学术之外艺术及创意的发展空间,另辟一番天地。学校不仅进行艺术教学和基本的文化教学,更是透过艺术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这种理念这种类型的学校在香港尚属首例。
![]() (图10) 随后我们参观了三间设计公司:Edge Design Institute、Rocco Design Architects及CL3。公司的负责人都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公司的背景及理念。团友十分享受这种不同地区同行业的交流学习平台,从公司设计理念、项目管理到公司的日常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他们深入了比较了内地和香港设计公司的优劣。
![]() (图11) 香港建筑中心首次接待来自广州从事设计行业人士来港交流颇为成功,但愿能够再接再砺,把这样有意义的交流活动进行下去。这次活动让来自广州的团友在这座他们熟悉的都市中,从另一个角落挖掘到另一个新鲜而富有创意的香港。关鸣先生也将建立一个QQ群,方便团友分享交流心得,并计划组织下一次活动。 在此我们要感谢所以支持此次活动的人,特别鸣谢吕元祥博士、陈丽乔博士、叶燕勇先生、林光淇先生、蔡锦龙先生、张容美女士及香港建筑中心的所有员工。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