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共塑北京之“眼”
相关内容: “大眼睛”终于睁开了 探访北京市汽车博物馆 在北京南四环路边,亮出一只巨大的眼睛,它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博物馆,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这座造型如眼睛的建筑结构已封顶,正在进行屋面施工,预计今年6月底竣工。施工方告诉记者,在这美丽弧线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艰辛。 汽车博物馆是北京市重点工程,由德国HENN和加拿大B+H设计联合体设计,建成后他将是北京国际汽车博览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南邻汽车主题公园,北与四环路辅路相连。 深化节点设计 因为国外设计方将汽车博物馆中庭柱子的直径定为800mm,界面太小,为了承重,钢柱必须为劲性结构,即钢骨梁外包钢筋混凝土。因建筑功能的需要,中庭为倾斜的圆锥截取而成,受造型所限,轴线多为曲线,构件也多是弧形,所以梁与柱的相交不垂直,且交叉的角度和尺度也没有相同的,所以节点形式多样,造成劲性结构梁柱节点部位的施工难度很大。 为了保证质量,施工方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调集精兵强将,专门成立了深化设计小组,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前提,以土建和钢结构的施工验收规范为依据,确认了“梁钢筋在梁柱钢节点处能通过的情况下,采用在型钢柱腹板上开孔或绕过型钢柱;通不过的采用弯锚、直锚、焊接等不同形式解决”的施工原则,对所有钢骨柱、钢骨梁的节点及各个节点穿筋做法逐一进行深化设计,采用CAD进行平面和空间的节点放样。汽车博物馆包括地下一层在内共有6层,每层有63个节点,深化设计量相当大,设计内容包括钢筋绑扎顺序、钢筋和型钢的位置关系、钢筋穿钢骨的穿孔位置等。 在项目部做完深化设计并经设计方确认后,再由钢结构加工厂家进行构件的深化设计和加工等工作。在施工现场,因施工工人大多看不懂专业设计图,为了避免返工,除针对每个节点进行常规的技术交底之外,设计人员分区域对他们进行现场指导,严格保证设计图纸的具体落实。 弯出钢筋“眼睑” 汽车博物馆从外观上看,是由两条优美的弧线即“眼睑”将“眼球”包裹起来。 据项目总工于雷介绍,在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这两条弧线的底部即基础反梁,全部由三级φ32钢筋打弯筑成。三级φ32钢筋是钢筋里级别最高的钢,质地硬,一道梁的绑扎就费时28天,而一般同样工程量的梁只需9天。为了满足弧度的精度要求,钢梁全部需要在现场进行弯曲,工人们只能用打弯机按照测量放线确认的线来打弯。一旦钢筋弯的幅度太大或太小,就必须立刻将这段钢筋切掉,重新做,再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旧两段钢筋接头处的连接工艺。 由于钢结构施工的难度太大,工人施工进度慢,有些工人干了一周之后,连工钱也没要就自愿走了。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新兴总公司紧急统一调配人员,找到与公司合作时间较长的劳务公司,由他们提供施工经验丰富的钢筋工来参与建设,闯过了难关。 焊接“瞳孔”钢桥 博物馆的中庭呈圆形,可以看作“眼睛”里的“瞳孔”。“瞳孔”内,3座亚洲最大的室内钢桥,供人们参观时行走。 每座钢桥呈螺旋曲线形状,悬空而建,每一座桥的重量约120吨,钢桥主要靠桥两边的钢平台承重。由于钢桥形状不规则,单体重量大,吊装及焊接要求精度非常高,所以钢桥如何吊装成了一道难关,正如技术员王宏婧所说,这是她整个施工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 据介绍,施工方准备了两种预选方案,通过国内多位钢结构专家的论证,他们放弃了高空散拼,选择了更安全的方案,即做支撑架,再分段吊装,胎架一次做到位,胎架的弧度和标高要求与钢桥的要求一致,然后将钢桥运到胎架上,最后进行焊接。 因为焊缝也要受力,所以焊接的工艺要求是一级焊缝,于雷说,参与钢桥焊接的高级焊工的技术水平可以与“鸟巢”焊工相媲美,3座钢桥的焊缝约2000多米。每道焊缝都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汽车博物馆已顺利通过北京市结构长城杯的二次评比(土建结构和钢结构),并荣获金奖。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