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一体化是个动态的过程 访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周岚
——访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周岚 如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眼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城乡规划一体化应首当其冲。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周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城乡规划一体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 超越传统的技术范畴 周岚认为,城乡一体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城乡规划一体化超越了传统的城市和技术范畴,它包含着产业和经济的支撑、基础设施的配套、公共事业的保障、村庄的整治建设等,不再是过去狭义的城市规划。 她同时强调:它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规划,同时,这个规划应该是有一个支撑体系的。“比如说基础设施的保障,过去比较强调以城市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现在要更加重视路、水、电、通信,包括公共设施里的医疗、卫生、教育等,都要向农村延伸、辐射。”周岚说。 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 周岚同时指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其目标不会通过简单的一纸规划就能实现。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农业社会传统的国家,另外,现在的中国又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五化并存。“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几千年的传统,在这么一个五化并存的时代,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城和乡的文明?”周岚说:“我觉得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统筹、规划一体化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 在更大的范围思考城市 过去的城市规划比较侧重于中心城,但是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对城乡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从《 城市规划法》到《 城乡规划法》,周岚认为,虽是一字之差,但体现了关注中心的根本改变。“所以我们也不再仅仅关注中心城,而是在更大的范围思考南京,思考以南京为中心的这样一个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周岚说。 分析南京快速城市化的趋势,以及其作为中国六朝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性,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的区位特征,他们提出了南京“多中心、开敞式、轴向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及中心城(主城)-新市区-新城-新镇-新村,这样一个城乡统筹的城镇乡村体系。 村镇特色不容忽视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化构成一个多样的世界。特色,在竞争中就是一种差异化的发展资源。鉴于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周岚告诉记者,在城镇乡村体系中,他们非常强调挖掘并发扬城镇自身的特色。“现在是城乡发展难得的黄金机遇期,我们怎么样建设城乡?有没有文化的自信?找到没找到自己的传统?”周岚说,“如果我们在高速发展阶段把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文化建设、特色塑造一体化,我相信这样建设出来的新农村就不会再遭受批评,说‘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南京在新农村建设中非常重视村镇特色的保护和地方传统的弘扬。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串起来,活起来”。找寻内生的资源和传统,保护几千年累积下来的特色并加以传承,同时强调资源和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性,具有现代的功能和活力,并通过现代手法组织串联以形成特色的网络和体系。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