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规划设计条件
设计控制范围 位于浦东B片区世博轴东侧,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上南路,东至云台路,面积为6.52公顷。地块内西北侧有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并设周家渡站。 建筑功能: 中国馆是展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多方面特色的展馆。规划建议设置中国知名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开放城市的城市主题展厅,建议设置展示参展地区历史、现状、文化、特色等城市特征以及与办博主题相关的主要地区展厅。 容量控制: 规划地上建筑为永久建筑,总建筑面积为53000平方米。 展馆分为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个部分。其中中国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别为独立馆,每展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中国国家馆是建筑的主体,建筑布局上应处于主要地位。 建筑密度控制: 设计控制范围内的建筑密度不大于40%。 绿地率控制: 设计控制范围内的绿地率不小于25%。 建筑后退控制: 展馆建筑后退北环路、南环路以及云台路的道路红线距离均为8米,轨道交通8号线东侧控制线作为建筑后退上南路的控制线:相邻建筑问距需满足消防要求:沿集中绿地和活动广场的展馆主要出入口建议采用局部底层架空形式。 建筑高度: 不大于50米。(可根据具体方案做微调) 地面标高控制: 街坊地面标高高于周边道路设计标高0.2~0.3米。 交通组织: 人行出入口建议设在上南路、南环路与北环路上,在各主要入口处布置等候广场。 建筑二层应与高架步道衔接,二层步行通道东、西分别衔接上云台路东侧街坊高架步道(标高+lO.0米)和西侧世博轴平台(标高+10.O米)。 机动车停车位不少于290个。 建筑景观: 中国馆为标志性建筑。 地下空间控制: 中国馆国家馆地块地下开发不超过3层:地下空间西侧与轨道交通8号线的预留出入口和连通口(设计标高-3.4米)相连;南侧及东侧预留出入口,保留和会后周边地下空间开发连通的可能性;地下空间的设计标高与周边地下空间的设计标高衔接。 其它控制: 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与地铁通风口、地铁临时出入口、地铁预留出入口等设施的衔接。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