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北京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北京建筑真前卫

2007-12-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47| 评论: 0

摘要:   上周末,在一次精心安排的施工作业中, 北京新央视大楼 巨大的倾斜双塔在破晓前合拢在了一起,这最终将在160米高度形成一个70米长的悬顶。   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 ...
  上周末,在一次精心安排的施工作业中,北京新央视大楼巨大的倾斜双塔在破晓前合拢在了一起,这最终将在160米高度形成一个70米长的悬顶。

  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简称Oma)负责这一工程的建筑师奥勒•舍仁(Ole Scheeren)表示,对于各自重约5万吨的钢铁双塔而言,这是“凌晨亲密接触”的一刻。

  然而,批评人士认为,与其它将在明年奥运会前竣工的巨型建筑一样,这座新央视大楼也没什么“亲密感”。

  北京的一些新建筑在全球各地得到了广泛关注,比如新央视大楼、刚竣工的钛合金穹顶的国家大剧院以及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穆隆(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鸟巢”等奥运场馆。

  但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学教授俞孔坚表示,它们在一个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建筑浪费的坏榜样。

  “它们实在是太过头了……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俞孔坚教授表示。他认为,在建筑方面,中国需要转向一种更为克制、与社会生态更加吻合的方式,而不是建造一种“引人注目的、非常规的雄伟景观”。

  其他北京居民的怨言则更为平实一些。“10个中国人里有9个不喜欢新央视大楼,”最大的国有航空公司中国国航(601111行情,股吧)(Air China)的一位高级经理表示。“它看起来就像要倒下来似的。”

  此类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首都新地标建筑的大胆。舍仁表示,就在5年前,新央视大楼160米高的悬顶这种设计还是无法完成的。

  央视大楼双塔合拢,凸显了其设计在工程方面的挑战。为了避免这栋全球最大的建筑物之一锁入巨大压力,工人们必须迅速地在破晓前的寒风中将双塔合拢在一起,因为在那个时候,整个建筑物的温度最为一致。

  工程设计服务公司奥雅纳(Arup)表示,没有高级计算机建模,鸟巢的不规则钢架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奥雅纳为北京很多最引人瞩目的建筑项目提供了服务。

  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设计的巨大的独立穹顶式国家大剧院及其周围环绕的人工湖与水下入口,也是颇让当地同行担心的技术壮举,他们习惯于更为保守的风格。

  对于中国领导人而言,批准这些雄心勃勃的设计,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大国的崛起,而明年8月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将使人们充分领略这一讯息的含义。

  但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退休建筑学研究员萧默表示,官员们为了给明年来访的客人留下印象,做得有些过头。萧默称:“如果家里要来客人,我应该打扫一下房间,并给孩子换上好衣服,但我不应该把桌椅扔掉,去买一个新的沙发,并最终因此面临钱的问题。”

  与其他当地建筑专家一样,对于很多北京最引人瞩目的新建筑物都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并且没有任何明显的“中国”特征这一点,他也感到不满。

  对于有些人而言,这些建筑物还象征着北京全面接受了一个威权政府强行推进的巨型开发项目——伴随着对传统胡同和四合院的破坏。

  但这些新建筑也赢得了一些人的支持。媒体对于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的大部分评论曾带有敌意,后来政府审查机构对围绕该项目的讨论加以限制。但很多人去过这座位于北京主干道长安街旁的国家大剧院之后,似乎喜欢上了它的未来派造型。

  “它非常漂亮,尤其是在晚上亮灯的时候,”退休工人董易东(音译)近日一个午后漫步经过这座建筑物的时候表示。在新央视大楼的阴影下,一个报亭里的卖报者表示:“人们可能会逐渐学着喜欢上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焕加表示,新央视大楼是一个可喜的象征,表明了中国愿意迎接变化。

  吴焕加表示:“北京总是在变化,这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