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首条“手机人行道”系一种变相的提醒

2014-9-20 17:0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6| 评论: 0

简介:美国华盛顿的手机人行道 日前,美国华盛顿的手机人行道引发热议,现在,重庆也有了。近日,洋人街景区内划设了中国第一条专供手机使用者的人行道,以减少低头族发生碰撞、摔伤等意外。不过,路边的指示牌也明 ...

美国华盛顿的“手机人行道”

日前,美国华盛顿的“手机人行道”引发热议,现在,重庆也有了。近日,洋人街景区内划设了中国第一条专供手机使用者的人行道,以减少“低头族”发生碰撞、摔伤等意外。不过,路边的指示牌也明确标出:使用该道路者“风险自负”。(9月15日重庆商报)

其实“手机人行道”并非是国内的首创,当美国华盛顿特区率先推出“手机人行道”的时候,同样引发了全球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面对出现在重庆洋人街的中国首条“手机人行道”,网友们的反应是褒贬不一。赞同者觉得这体现了景区的人性化,是一种贴心服务的表现;反对者却觉得,这是在纵容市民游客走路的时候玩手机,而且路标指示牌上明确标出的使用该道路者“风险自负”,有推卸责任之嫌。

笔者觉得我们应该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中国首条“手机人行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上的“低头族”越来越多这是客观事实,而且因为边走路边低头玩手机,还酿出了不少摔伤摔残甚至是摔死的悲剧。在这种时候,如果在有条件的地方划出一条“手机人行道”,允许习惯边走路边玩手机的“低头族”使用,确实可以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性化的体现。

有人质疑,“手机人行道”是在鼓励和纵容人们边走路边玩手机,对此笔者倒不这么看。因为对于资深“低头族”来说,有没有“手机人行道”都不会妨碍他们玩手机。这也就是说,“手机人行道”的出现只是给“低头族”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和更好的保护,但并不会鼓励他们走路玩手机,毕竟,不会有人以前从来没有边走路边玩手机的,但是看见这条“手机人行道”了,就专门掏出手机来玩。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条设置在景区内部,只有短短50米的“手机人行道”,对“低头族”们起到的保护作用毕竟很有限。而且正是因为景区内的人行道比较宽敞,所以能够划分出“手机人行道”,到了城市其他交通要道,大街小巷上,连普通的人行道都不够用,是不可能划分专门的“手机人行道”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短短50米的“手机人行道”,它的象征意义和提醒意义大于它的实际意义。在这条道路面前,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喜欢玩手机的“低头族”需要一条专门的通道?不是因为“低头族”有什么特权,而是因为他们这种行为很危险,所以需要别人“额外的”照顾。这实际上不就是对“低头族”们一种委婉的警醒吗?所以对于国内首条“手机人行道”,我们还是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看待之,把其视为对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低头族”的一种变相提醒。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