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层木楼云南地震中成“楼坚强” 专家称有偶然性
云南震区龙头山老街上的供销社三层木楼在地震中屹立不倒,被网友称为“楼坚强” 昨日有媒体报道,云南震中龙头山老街所有老建筑群几乎被夷为平地,但属于该镇供销社的三层木楼却屹立不倒,还护佑了两个孩子平安,被网友称为“楼坚强”。对此,有建筑专家指出,木质结构建筑抗震性具有优势,但“楼坚强”未倒可能属于偶然。广东省地震局及地质局等专家也表示,想要楼不倒,不是选择木材,关键还是个人具备防震意识。 “楼坚强”真的这么强?“未倒塌有一定偶然性” “一片废墟之上,一栋三层木楼依然‘挺立’。”昨日,不少网友这样描述位于云南震区龙头山老街上的供销社三层木楼,称其为“楼坚强”。在鲁甸震中龙头山镇,所有老建筑群几乎被夷为平地,但有媒体报道,“唯有修建于1949年的龙头山供销社三层木楼巍然屹立,只受了一点点‘皮外伤’,当时睡在底楼的两个小孩因此而躲过一劫。”对此,微博网友“辟谣利剑”提出,“楼坚强”是因为木材韧性大,所以才不会轻易倒下。 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程绍斌认为,木质结构建筑本身材料较轻,而且它的连接结构能消解外界的能量,虽然它可能在防火、防虫上不够理想,不过只要构建合理,在抗震性能上和普通老建筑相比是有一定优势的。不过,程邵斌强调,同一个建筑群的木制楼房都几乎倒塌了,年久失修的木楼也顶不过一定级别的地震,“这座老楼未倒塌有一定的偶然性。” 木建筑更抗震吗?材质柔韧可承受更大形变 至于木建筑是否更抗震这个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原所长谢礼立曾公开表示,木结构建筑拥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主要是由其材料决定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大多用天然木材,天然木材本身质地较软,比砖石混凝土和钢材有更好的柔韧性,这就使天然木材可以承受更大的形变。同时,天然木材一般比较轻,整个建筑的重量就比砖混和钢结构的建筑要轻得多,这些都有利于抗震。 《中国科技报》去年曾报道称,2009年,日本和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次木结构建筑抗震实验。他们在一座实验工作台上建造了一座7层高的木结构建筑,然后制造一次相当于里氏7.5级的人造地震,震动持续了40秒钟。实验结果显示,木结构建筑对强烈地震有较高的耐受力。 农村自建房为何防震差?片面追求造型 房顶重心偏 值得注意的是,除抗震材质外,“楼坚强”的结构问题也引来关注。有网友表示,“楼坚强”是箱式结构,楼层不高,屋顶结构重心不偏向一方,因此受力均匀。这个分析获得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专家的认同。 据悉,此前广东省相关部门曾联合对粤东西北及珠三角部分地区的农村自建房屋展开调研。据调查,在农村因民俗习惯,片面追求造型,使房顶重心倾向一方。比如珠三角部分地区,农村建房时片面追求采光量和大空间,由于设计高度过高、门窗过大,增大了顶层重量,导致楼顶特别重,住房出现“头重脚轻”。 因此相关部门曾指出,目前省内珠三角地带,沿线多为7度烈度区,如发生地震,上述建筑难以经住考验,易遭到严重破坏。相关部门在调查此前河源、阳江等易发地震区域后发现,这样结构的房屋,一旦发生地震,住房转角处、门窗的边角、窗间墙均是最易先被破坏的地方。 想抗震就选木材建房?功能单一且受高度限制 选择木材建房,就是抗震减灾的最好办法吗?谢礼立曾表示,木结构建筑确实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是人生活在地球上并不是只有地震这一种灾害要面对,房屋建筑还要满足防风、防雨、防火、防虫蛀等多种要求,这样看,木结构建筑的功能就显得单一。因此,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建筑还是以砖混建筑为主。 而且,尽管木结构建筑有一定的抗震特性,但是它受高度限制,除了一些木塔外,人们很难看到有高于20米的木结构建筑。由于现代建筑越建越高,取而代之的是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如果超过100米则多用钢结构,因为钢结构重量比混凝土轻,而且抗拉伸力也较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在接受《中国科技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尽管目前人们对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有较为一致的观点,比如,其可变形的框架结构可以消解水平荷载积累的能量,但是具体原因仍然缺乏数理计算。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木材建房本身就会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如果易发生地震地区都用木材来建房子,那要破坏多少的生态成本?”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