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场馆建设支出近400亿美元 历届之最
一个城市的格调,与这座城市的建筑密不可分。 过去的北京,之所以能够吸引世界的目光,是因为与它独特的古都风貌分不开的。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年来的北京建筑正在面临着危机:没有特色、失去韵味。不久前一位美国朋友第一次来北京,他很失望地告诉我:“我以为回到了纽约呢。”这让人太有感触:我们要把北京的建筑造成什么样呢?难道只有摩天大楼才能体现新北京的特色吗? 很难用一句话形容京城的建筑风格,古都风貌正在这个迅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中成为点缀。 在为数不多的,依然保留着老北京风貌的胡同里寻找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的纪念,古朴的民居中难免会看到酒吧和巴西烤肉的影子,百年老店的身边也能看到洋快餐的灯箱,雄伟的皇城对面就是形似飞碟的国家大剧院,秦砖汉瓦与钢筋水泥相映成趣。这些建筑似乎是在试图浓缩京城的变迁。 喊“怪”声不断 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引来了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世界级建筑大师又把新的建筑理念带到了京城。随着雷姆·库哈斯、奥勒·舍仁、彼得·戴维森等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到来,一些新潮、另类甚至有些“怪异”的建筑开始在京城出现。 对这些另类建筑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央视新址从选址到建设,其中最大的一个质疑就是对这种怪异建筑的安全性的担忧。另一种争议则来自文化的冲突,有人指出,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是以横平竖直为美,而新央视大楼完全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原则,是对人们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冲击。另外,西环广场所有的写字楼都没有标准层,因为建筑的高度和宽度都是曲线的,SOHO尚都的房子几乎也没有完全相同的,这些对传统房子的购买和销售都提出了不同的难题。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告诫弟子:“一个建筑并不是不考虑美观,但花多大的代价得到什么样的美观,以及是不是只有惟一的途径才能得到美观,不能不考虑。中国现在并没有富得不在乎这几十亿。”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更是撰文称:“中国近年来的各类标志性建筑大都耗资巨大,完全不计成本,超越了经济核算的框架,成为利用资本集权进行权力构筑的辉煌范本。它们遵循资本主义美学,表达出中央财经集权的巨大能量。” 对美的不同诠释 王谨带着爱人和女儿从江苏来北京旅游,眼前的国家大剧院让他有些惊讶。“太壮观了!”从西客站宏伟的仿古建筑到故宫再到国家大剧院,这些京城的标志性建筑让第一次来北京的王谨感觉“眼花缭乱”,但同样作为北京标志性建筑的国家大剧院和对面的故宫却让这家人感觉不太协调。 究竟有多少标志性建筑正在标志着北京? 八达岭长城、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颐和园、天坛祈年殿、前门箭楼、抗战遗迹卢沟桥、人民英雄纪念碑……,除了这些既代表了中国悠久历史的厚重的传承,又表达了中华民族博大文化的形象的建筑之外,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等多个现代建筑也正在冠以“北京标志”的头衔。 相比那些中规中矩的建筑,这些另类的建筑似乎更能够抓住人们的视线。业内人士指出,追求一个时髦新颖的标志,一座吸引眼球的纪念碑,而不是以建造一个合理实用的建筑场馆为首要出发点,在这样的一种价值标准下,中国的建筑正逐渐失去自身的风格。 加拿大籍建筑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彭培根是反对国家大剧院、北京奥运会主体场馆、中央电视台新大楼设计方案的专家之一。“当下中国建筑市场的业主就是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以为另类、新颖就代表了美。”彭培根对这种单纯追求视觉刺激的设计表示担忧。 什么是有生命力的建筑 据统计显示,由美国建筑师诺曼·佛斯特设计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航站楼,将花费167亿人民币。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的央视新址大楼,为把大楼防震强度从七级提高到九级,造价更是从预算的50亿人民币增加到100亿人民币。 与悉尼、汉城、亚特兰大奥运会场馆同样采用轻型钢结构的中国国家体育场用钢量已超过500公斤/平方米,而悉尼奥运会的平均用钢量仅为30公斤/平方米。据统计,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及相关基础设施支出将近400亿美元,数额之大超过了以往历届奥运会。一些经济学家估算,这笔费用相当于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总支出的43%。 耗资巨大的各类标志性建筑,只能在“北京标志”之后冠以“之一”的字样。 据悉,中国用于建设方面的投资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且增幅很大,每年递增8%至9%。而很多“标志性建筑”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中国越来越像一块“未来建筑”试验田。 彭培根说:“我们反对这些设计,是因为其中有许多设计使用上的不合理,违背建筑的基本规律,甚至有悖于基本的科学常识。而且,这些所谓的‘新建筑’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违背了中央对基本建设的要求,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和文化传统,并且影响了中国的区域性文化特色和传统的人文景观。” 彭培根认为,大型公共建筑不能把一个新试验品直接拿来就用,这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定要从小到大,多次论证多次改进,确实非常安全了,才能拿来用。 “一个好的建筑应该是反映当代人类文化成果、创造明日更好生活环境的,它是科学、哲学及艺术的综合结晶。”彭培根说,“中国城市有生命力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师把中国文化吃透,再将她从现代文明的骨架再生出来,表现在建筑设计上。” 毋庸置疑的是,今天的所谓“标志性建筑”将在历史中成为真正的标志,它们不仅仅标志着这个时代对建筑形式的追求,更代表着追求“标志性建筑”本身。(19I1) 链接 历史上的北京标志性建筑 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当时没能立即恢复,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的天安门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原高为33.87米)。 天坛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北京,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明永乐时始建,是我国古代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上世纪50年代十大建筑 1.人民大会堂2.中国历史革命博物馆3.军事博物馆4.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5.钓鱼台国宾馆6.中国美术馆7.华侨大厦(已被拆除,现已重建)8.北京火车站9.全国农业展览馆10.工人体育场和工人体育馆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