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级湿地博物馆和杭州标志性建筑
摘要: 要围绕打造国家级 湿地 博物馆和杭州标志性建筑“两个目标”,尊重决策规则,尊重设计师创作,进一步完善优化建筑设计方案,把中国 湿地 博物馆建成中国 湿地 保护、展示、科普、科研中心。这是省委常委、市委 ...
要围绕打造国家级湿地博物馆和杭州标志性建筑“两个目标”,尊重决策规则,尊重设计师创作,进一步完善优化建筑设计方案,把中国湿地博物馆建成中国湿地保护、展示、科普、科研中心。这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昨日上午在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优化方案汇报会上强调的。 王国平和市委常委、秘书长许勤华,市委常委孟祥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树森,副市长何关新、张建庭,市政协副主席董建平,原市政协副主席马时雍等一起,听取了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关于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优化方案的汇报。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毛昭晰,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与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崔丽娟,中国工程勘探设计大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沈济黄,浙江南方设计院院长方志达,浙江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晨,浙江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湖博物馆主创建筑师余健等中国湿地博物馆顾问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王国平指出,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这样一个自然生态敏感区,设计一座标志性建筑,不能靠高度、体量取胜,而是要靠特色、文化取胜。要围绕打造国家级湿地博物馆和杭州标志性建筑目标,进一步突出中国湿地博物馆的自身特色和文化内涵。 王国平强调,要坚持尊重决策规则,高度重视专家评审意见和市民投票结果。要坚持尊重设计师的创作,在不违反设计条件和规划标准前提下,充分尊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使中国湿地博物馆建筑设计优化方案在设计师设计理念、节能环保要求、布展功能要求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要认真研究、切实抓好建筑面积调整、建筑高度控制、规划红线调整、建筑立面处理、一体化设计等工作,力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不留遗憾。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