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河北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蓝海”战略制造多方赢家——河北建设创“承医模式”显神奇

2006-11-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58| 评论: 0

摘要: 本报讯?记者方佩岚 牟兰? 由河北建设集团承建的承德医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日前已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此次承德医学院新校区的落成,是河北建设集团与承德医学院尝试运用新的合作模式的结果。这种新模式不仅使河北 ...
本报讯?记者方佩岚 牟兰? 由河北建设集团承建的承德医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日前已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此次承德医学院新校区的落成,是河北建设集团与承德医学院尝试运用新的合作模式的结果。这种新模式不仅使河北建设集团和承德医学院双方互惠互利,达到共赢的局面,并且成功地创造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占地1230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花园式山城大学这一美丽的“神话”。
“承德医学院模式”是一种目前在建筑市场中可以避免恶性竞争,达到多方共赢的新的合作理念下的新的合作模式。河北建设集团和承德医学院在此次合作中双方约定:根据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促发展的原则,由河北建设集团注入巨额资金,负责新校区整体建设,而旧校区土地以“期地”形式公开挂牌拍卖。如他方竞购成功,应在规定时间内将购置款交付建设方作工程款;如建设方竞购成功,可将建设款抵作购置款。这种模式被河北建筑界称为“承德医学院模式”。
那么承德医学院新校区工程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种模式呢?记者从承德医学院基建处王瑞才处长那里了解到,学院自1945年建校以来,有着60多年的坎坷历史。1982年10月学校重被批为本科院校,1983年开始招本科学生,并正式被称为承德医学院。随着学院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学院也将面临着2007年的全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而此时的老校区占地仅有176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硬件水平远远达不到相关要求,学院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而且对于5000余名在校学生来说,在老校区上课一直拥挤不堪。所以,在学院将位于市区之外的省特种桑蚕研究所兼并后,就决定利用研究所土地,建设一座规模更大的新校区,将学院整体搬迁。该项目随即得到了承德市政府的支持,2005年8月经河北省发改委通过正式立项。但是当规划蓝图被认可,施工图即将要开展时,医学院因资金短缺而无法承担新校区建设的问题便摆在了承德医学院的面前。当时医学院所拥有的唯一优势就是搬迁后的旧校区土地已经被政府批准用于房地产开发,可用作工程款的抵押,待进入土地市场取得收益后再进行支付。
而此时河北建设集团由于其信誉高,施工质量优秀,经济实力雄厚,不仅可以为承德医学院注入有力的社会资金力量,而且提出了“承医模式”这样一个新的合作理念,赢得了校方的信任。2005年4月,经过工程招投标,河北建设集团一举中标了新校区建设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权。
承德医学院是河北省重点工程、承德市重点工程。承德医学院新校区工程的总指挥张文月告诉记者,为了保证2006年9月学院新生可以在这里入住,他们利用河北建设集团强大的企业实力优势,在整个工程中共设立9个项目部,分别管理大大小小20余个项目。由于建筑物多依山而立,所以做地基处理时要削平山峦,十几台挖掘机同时施工,100多辆大型运土车昼夜工作才能完成。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还要随时面临复杂的地下岩石以及呈“S”形或扇形建筑物的曲线半径大、圆心难以确定等诸多困难。在施工的高峰期,工作总投入5000名人力、四五十台塔吊,土建、安装、路桥、装饰、混凝土、材料租赁、机械租赁、钢结构等8个专业20多支队伍并肩施工、同时作战,攻破了一道道难关,最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基本完成任务,堪称一次“传奇”。
该工程自2005年10月1日开工,于2006年9月底达到入住条件。新校区依着绵延起伏的燕山,傍着青色的武烈河水,学生公寓、图书馆、教学楼等20余栋淡青色建筑高低错落、层层叠叠,宛若一幅立体感极强的风景画。据悉今年10月18日,2006级来自18个省市的新生已在这里入住并开始学习生活了。
“承德医学院模式”的成功给现在的建筑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全球畅销书《蓝海战略》中曾有这样一段话:“企业为了寻求持久的获利性的增长,往往与其对手针锋相对的竞争,而在目前过度拥挤的产业市场中陷入血腥的‘红海’。要想赢得明天,企业需要开创‘蓝海’,不去瓜分现有的需求,而是去扩大需求,摆脱竞争。”河北建设集团正是采用了这样的思路,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为自己开拓了市场的“蓝海”,不仅用自己的实力帮助合作伙伴,提高了医学院整体教学的硬件水平,而且支持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为政府排忧解难,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创造了今天承德医学院新校区的美丽神话。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