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
摘要: 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将于年底举办“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圳双年展)。深圳双年展是一个以城市(或城市化)作为长期固定主题,重点关注当前蔚为壮观、令全球瞩 ...
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将于年底举办“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以下简称深圳双年展)。深圳双年展是一个以城市(或城市化)作为长期固定主题,重点关注当前蔚为壮观、令全球瞩目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建筑活动,以现代视觉艺术形式,面向大众,探讨和交流城市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的具有专题性和周期性的国际艺术展会。深圳双年展组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通过了《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织委员会章程》等一系列文件,标志着深圳双年展工作的全面启动。 一、深圳双年展的主题与定位 (一)双年展简介 双年展 (biennial)是为当近世界通常采用的一种制度化的艺术展览形式,旨在反映当代世界艺术的前沿探索与当前面貌,成为全球文化互鉴融合的一大枢纽。双年展一般隔两年或若干年周期性举行,可视为同类国际性展事的代表性概称。国际上有影响的双年展往往吸引着世界数十万艺术观众和全世界媒体的注目。如正在进行的、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双年展自1895年始,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被喻为国际文化艺术的奥林匹克,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德国卡赛尔文献展并列为世界三大视觉艺术展。其它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大展还有里昂双年展、光州双年展等等。双年展还是城市之间进行文化艺术及城市品牌竞争的一种方兴未艾的手段,国内外有很多城市仍然在不断搭建新的双年展舞台。 (二)深圳双年展的意义 深圳用25年时间从边陲小镇成长为一个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三的超大城市,这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和研究。经济高速发展之中的深圳将文化列为城市支柱产业之一,体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眼光和文化远见。为适应深圳市“文化立市”和建立“设计之都”的城市发展策略,继续保持和推进深圳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先锋城市”角色,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对策,需要建立一个供国际国内学界、专业工作者、艺术家以及公众之间针对城市及建筑的种种问题进行交流和展示的艺术平台,这一平台就是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 深圳举办城市\建筑双年展的意义 1、 确立“先锋城市”形象——深圳处于中国城市建设与变化的前沿,始终以其实验与开放的形象领先于全国。另一方面,深圳的城市建设实践经验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均有借鉴意义,如快速城市化、城中村以及城市建设中高新技术的引用等问题均是当今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研究的前沿性课题。深圳开创城市\建筑双年展的体制,并在今年举办首次双年展,无疑是“文化立市”和建设“先锋城市”的直接体现; 2、 建构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双年展是国际文化艺术和自由交流的舞台,是各国政府和各地区艺术家向全世界展示艺术成就和文化发展战略的盛会; 3、 总结深圳城市建设成就——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是对深圳发展、城市建设的总结和展示; 4、 形成关注深圳的焦点——今年恰逢深圳建市25周年,首次城市\建筑双年展的举行势必吸引全国乃至世界艺术观众和广大媒体的注目,从而成为建筑界、文艺界与大众舆论的焦点; 5、 吸引大众参与关注——此次展览以城市作为主题,与公众息息相关,体现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开放性、参与性,从而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同时亦将成为深圳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品牌,聚集人气; 6、打造国际化的城市品牌——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形成良好的组织机构与运作机制,逐步将这一展览建设成为国际化标准运作的体现当前国际学术水平、具有国际影响的展览品牌,从而形成“展览——城市——综合效应”层层递进的良性循环。 (三)深圳双年展的主题定位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是以城市(或城市化)为长期固定主题,重点关注中国及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建筑活动,以现代视觉艺术形式,探讨和交流城市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的具有专题性和周期性的国际艺术展会。其基本宗旨是强调非赢利性、学术性和超前性。 二、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实施方案 (一)双年展的立项与报批 深圳市规划局于2005年2月5日向市政府提交了专题报告《关于举办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有关问题的请示》(深规[2005]32号),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认为双年展对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有着重要意义。2005年4月30日市规划局进一步提交了《关于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筹备工作有关问题的请示》(深规[2005]101号),市政府对该报告给予了明确批示,正式同意举办本届双年展。2005年7月27日经市政府四届五次常务会议确定本届双年展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 (二)资金来源与实施主体 首届双年展资金来源主要通过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实施主体为双年展组委会。本届双年展经费主要包括策展人经费、展览场地租费、展览场地布展经费、参展作品运输费、参展者差旅费、特邀嘉宾差旅费和报告酬金、宣传媒体推广费、办公经费、大型活动的单独费用以及其它不可预见费用等。 (三)双年展的组织架构 1、总体架构 本届深圳双年展总体架构系由组织委员会、策展人和学术委员会三方构成。其中,组织委员会由主办、承办和支持单位的负责人组成,为本次展览筹备、执行工作的决策机构;策展人由组织委员会委托业界具有声望和策展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学术委员会由组委会邀请建筑、美术、文化界内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2、组委会 组委会作为双年展的最高决策机构,全面领导双年展的筹备及展出工作,拥有与展览相关事项的决定权,及展览计划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审定权,并对展览主题和送审作品政策性方向性方面拥有否决权。本届双年展主办方为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方为深圳市规划局、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大学、深圳报业集团和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支持单位为深圳华侨城地产有限公司、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京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花样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本届双年展还设立指导机构和协办机构。指导机构拟定为中国建筑学会、中国规划学会、香港建筑师协会。协办机构拟定为深圳市文化产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雕塑院、深圳画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为加强对双年展项目的有效管理,保证展览正常举行,围绕展览整体 运作计划,组委会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织委员会章程》、《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资金使用细则》、与协办方签定的《协议书》等。 3、策展人 本届双年展采取了国际上一致认同的策展人负责制。经过广泛征询业界专家意见,组委会聘请了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张永和先生担任策展人,并于2005年6月28日在市规划大厦与其签订了正式合约——策展合同书,由其全面负责提交展览总体策划报告及实施细节。策展人将围绕展览主题邀请国内外参展作者、确定研讨会议题及主讲者,确定参展作品及相关国内外联络工作,并对展览及研讨会的主题、参展作品及主题发言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负责;审定展览作品的文字(中英文);确定展览方式,负责统筹全面的展示设计;按时完成策展任务,并配合组委会邀请国内外与会嘉宾和进行媒体宣传工作。 4、学术委员会 为保障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顺利进行,提高展览的学术水平,由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由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先生担任。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展览中与学术相关的部分提出专业咨询评估意见,主持双年展相关的学术活动。学术委员会将在本月下旬召开第一次会议,同时制定《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 (四)展览的主要内容介绍 双年展将以城市为长设固定主题,按照策展人提交的策展草案,本届展览主题暂定为:城市,开门!——都市建设及生活的策略;一个用游戏导展的当代文化展;小标题(作为导展手段,将与“口号”换用/并用):垂直城市、线性城市、超大都会、城市郊区化、剩余城市、物体城市、城市包围农村、城市针灸、微观城市、景观城市、流动城市、自行车与城市、汽车与城市、规划九项指标、路、城市与电影、城市文化、夜城市、乌托邦、平面城市、媒体城市、城市装修、手机、假货、大院、城市手艺、千人指标、都市烂边、模糊空间、情景城市。 本届双年展有别与国内外其他展览,它倡导的是一种设计产品与研究过程的有机结合,而非只局限于一种成果作品展或观念性的主题作品展。在大主题之下,以城市发展形态及对策为线索,派生出若干分主题,双年展学术委员会将围绕分主题对来自国内外的诸多参展作品进行审议和甄选,展览总体规模将控制在60个作品左右。为配合主题展览的进行,届时还将举办包括学生作品展、学术论坛及部分参展作品的现场考察和作者本人讲解。 (五)展览时间和地点 展览时间:暂定2005年12月,为期为3个月-4个月 展览地点:深圳华侨城何香凝当代艺术中心 三、双年展可持续性发展计划 (一)进一步明确资金来源与实施主体 为了给双年展项目提供长期有效的资金来源,可持续发展计划之一则是建议通过本届展览的成功举办推动深圳市公共艺术基金的建立。今后公共艺术基金将作为双年展的固定资金来源和实施主体。有关公共艺术基金设立的初步想法,市规划局已向市政府提交了相关请示报告《关于设立深圳市建筑与城市公共艺术基金暨启动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有关问题的请示》(深规[2005]100号)。 (二)建立相对固定场所 考虑到展览本身的延续性,建议正在筹建中的当代艺术馆作为今后双年展的固定运作机构,并在深圳湾填海区的公共设施用地中开辟可供各国建立专馆的双年展展场(可命名为:双年展公园)。 (三)进一步规范运作机制 因时间紧迫,本届展览对策展人的确定采取了推荐的方式,为了进一步规范运作机制,建议今后均采用国际通用的竞标制来最终确定策展人。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