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要“赤壁”还是要龟?
摘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座建在武汉市龟山上的碉堡形建筑,引发了市民和专家关于城市景观建设的讨论。日前,在武汉市政协会议上,由作家池莉等委员提交的一份提案,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国赤壁之战全景画馆 ...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座建在武汉市龟山上的碉堡形建筑,引发了市民和专家关于城市景观建设的讨论。日前,在武汉市政协会议上,由作家池莉等委员提交的一份提案,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国赤壁之战全景画馆。 地处武汉汉阳的龟山,素有“江汉门户、武汉脊梁”之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作为独特的地域标志,它不仅成为武汉的象征,更被园林专家称为“武汉之肺”。武汉市民认为,夹长江与汉水而生的龟山,是大地对“江城”的恩赐。 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一座在龟山上拔地而起的碉堡形建筑,引发了武汉人关于城市景观建设的热烈讨论,这就是三国赤壁之战全景画馆。 政协委员 画馆破坏城市景观应取缔 在日前召开的武汉市政协会议上,同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政协委员的作家池莉和武汉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郭粤梅,联合向武汉市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取缔龟山武赤壁画馆的提案》,对这个碉堡形的建筑提出了质疑,要求严格取缔,还龟山本来面目。两位委员称,该建筑体量过大,有损龟山风貌,有害城市景观,有悖《武汉市总体规划》的规定。 池莉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龟山是武汉市的一座宝山,古曲《高山流水》相传始作于此,龟山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武汉的人文精神,武汉人对其怀有神圣的情感。但近年来,她不断接到市民来信,对建在龟山顶上的赤壁之战全景画馆提出严肃批评,认为它破坏了城市景观,是武汉城市建设中最大的败笔之一。此后,她又多次实地走访,也有相同感觉。 主创人员 全景画气势恢弘评价甚高 许多人认为,这座全景画馆雄踞龟山之上,想必一定会有丰厚的经济回报。但事实上,赤壁之战全景画馆一直都在亏损。记者查询到的资料表明,去年“五一黄金周”,这里仅接待游客150多人次;而据武汉市园林局统计,一江之隔、门票价格同为30元的黄鹤楼却吸引了9.75万人踏访。 对此,全景画作者之一、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许荣初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这是由于全景馆宣传不够、管理不善引起的。他说,尽管建筑上有种种不足,但这幅画所营造的临场感和恢弘气势,在国内外的全景画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去年12月26日,这幅作品主创人员在提交的一份申述材料中,列举了世界全景画界对这幅作品的评价:《赤壁之战》全景画的体量和气势,在世界上只有位于埃及开罗的《阿拉伯以色列战争》全景画(完成于1988年)可与之相比。为此,2001年10月,世界全景画学会理事会7位常委在主席G·Streicher博士(德国)带领下专程到武汉参观了这幅作品,认为其艺术水平世界一流。 画馆去留 希望政府关注并妥善解决 许荣初坦陈,关于全景画馆该不该建的争论,在1996年画馆还没建起来的时候就已有过。现在画馆已经花费许多人的心血和政府的财力修建起来,并且作为中国全景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被记录下来,将它毁掉不是一个理智的办法。 中国壁画学会会长张世彦强调说,艺术与建设的矛盾是壁画艺术面临的一个最重要问题。“这幅《赤壁之战》堪称中国壁画史的扛鼎之作。长期以来,壁画创作始终处于‘补壁’的从属地位,没有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得到全面考虑,一些优秀作品在城市更新或者建筑的二次装修时被毁坏,最终变成一堆没用的垃圾。” 张世彦说,中国壁画学会日前已致函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请求政府对此事给予关注。池莉表示,政府正在以积极的态度介入此事。事件的结果如何,双方都希望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链接 龟山———古名翼际山,因其“山若巨鳌浮水上”而俗称龟山。位于武汉汉阳、武汉长江大桥北端,长江与汉水交汇处,与南岸的蛇山隔江相峙。龟山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大禹、屈原、关羽、苏轼等都曾在此留下过题咏。 全景画《赤壁之战》——全长135米,高18米。以东吴大军在赤壁发兵为序,至曹操败走华容道结束。其中,画面人物100余万人,战马10700余匹,战船5000余艘,古树9000余棵。由28位艺术家耗费5年精心绘制而成,整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三国赤壁之战全景画馆———为保护全景画《赤壁之战》而建,地处龟山顶部西侧,为一双环形天坛式建筑,总高25.8米,占地约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644平方米,总投资近4700万元,于1999年12月20日建成开放。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