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山西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山西雁门关长城景点修复工作完成

2012-8-2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63| 评论: 0

摘要: 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的万里 长城 ,有一段穿越了山西省代县境内,著名的雁门关就坐落在这里。山西忻州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雁门关融入文化的内涵,打造“边塞文化”、“兵戎文化”新的旅游区域,按明长 ...

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的万里长城,有一段穿越了山西省代县境内,著名的雁门关就坐落在这里。山西忻州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雁门关融入文化的内涵,打造“边塞文化”、“兵戎文化”新的旅游区域,按明长城雁门关的规模,重新修复。日前,作为山西一处旅游景点的古老雁门关已经修复完成。置身于雁门关,就会穿越历史的时空,旌旗猎猎,战鼓雷鸣,再现血与火的场面。

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明两代都曾大规模修筑。长城自北京西和北两个方向经河北进入山西形成内外两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内长城和外长城。北面的是外长城,西面的为内长城,外长城多为“堡”,内长城多为“关”。 雁门关就在内长城上的山西代县的雁门山,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山群峰挺拔、地势险要,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天堑。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历朝历代镇守边关的咽喉。

历史给雁门关留下太多的悲壮故事和文人骚客们不朽的篇章。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这样描述雁门关:“雁门重关,山峦在?,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的称谓,始自唐初。北方突厥崛起,常常南下侵扰。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延续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年。元朝时,关城被毁。明代时,在距旧雁门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上新建了雁门关。纵览雁门关兴衰的历史,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逐步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

修复前的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