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上海中心大厦运用BIM信息技术进行精艺化管理研究

2012-11-21 15:34|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2813| 评论: 0

摘要: 严炯伟:谢谢Franck Tillequin。这个项目使我想到一个法国的一个建筑叫香农城堡(音),它也是跟 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放下是一种胸怀,在我们建筑过程当中我们放下才可以找到新的创新。创新的实践需要一种勇气,那 ...

  

    严炯伟:谢谢Franck Tillequin。这个项目使我想到一个法国的一个建筑叫香农城堡(音),它也是跟

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放下是一种胸怀,在我们建筑过程当中我们放下才可以找到新的创新。创新的实践需要一种勇气,那么当今的中国这么大的发展给我们更好的项目实施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我们上海正在建立的非常高耸的建筑就是上海中心,也是中国龙腾飞的一个象征。我想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如何将我们本来两维的一个图纸通过我们的三维能够在项目实施之前就进行非常仔细的深化,以及使我们的管理能够达到一个精细化的程度。这成为一种可能。所以这也是在上海实施的大型项目当中,来运用BIM技术的一个经验和典范,也确实得到了来自业主、设计、还有施工单位的大力支持。BIM通过这个项目也确实在上海热了一把,同时对上海整个BIM技术的推广和实施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当然,技术也会遇到一点障碍,不断的启动,这个驱动软件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复杂。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同事说还需要一点时间。
    接下来的主讲者是赵斌,也是我们CCDI的老同事,他现在在上海中心发展公司,来负责管理和运行工作,目前上海中心大厦建设的情况是非常良好的,目前高度是到了多少?
   
    赵斌:现在80层了,380米。   
   
    严炯伟:整个施工过程特别的顺利,特别是今年台风期间也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在我们新的BIM技术运用过程当中觉得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结果。接下来我们欢迎赵斌给我们做这样的一个介绍,大家欢迎。
   
    赵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跟大家表示一下诚挚的歉意,原本本次演讲嘉宾是我们公司的副总葛清来做这个汇报的,他临时有事情出差,就由我来做这个汇报。刚才已经介绍了,实际上我07年的时候就已经在CCDI工作了,工作三年之后在10年的11月份到了上海中心,主要从事上海中心BIM方面相关的工作。我今天算是第二次回娘家,去年的新立方我已经代表上海中心做了一次汇报。去年我们汇报的主要内容是BIM在上海中心如何运用,运用到如何的程度,今天我汇报的内容可能更偏向于在管理方面。我们通过什么样的管理的模式,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的方式来进行BIM相关的工作。
   我首先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项目的介绍,接下来是总体思路的简述,第三个是相似管理案例的探讨,第四个是信息化技术管理运用模式的选择和分析。第五如何运用BIM提升效益,第六个是针对这两年间我们上海中心BIM运用过程当中的一些思考。
    首先概况简单的说一下吧,就在陆家嘴金融中心的这个地块,总高度632米,区段分9个区段。功能定位是国际标准24小时甲级办公,主题精品商业、观光休闲娱乐和会议设施等等。这是我们8月14号的进度,当时核心筒内做到了70层,大家可以看到下面外幕墙的板块已经开始挂了,两个月之后呢,目前核心筒的高度达到了80层,我们在年底可能会突破400米。另外外幕墙板块的挂板已经到了19层,内幕墙板块已经开始了。上海中心建成之后有四个社区,一个是垂直社区,绿色社区、智慧社区和人文社区。它会带来高规格的标准,同时也带来面临的很多的问题。
    第二个总体思路里面我们会分析这个管理当中的问题,比如工程参建单位多,导致项目统筹协调阻力大,第二个是项目运行管理复杂,使海量信息共享传递比较大,第三项目建设周期长,导致成本合同管理难度的。第四个是这个技术导致创新技术大量的应用,使我们对项目的质量、管控、运营都有很高的要求。面对这么多的管理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先进的理论的方法,从而找到相关的解决的方案。比如我们会以组织行为学为指导,以影响力、授权和受力团队作用等进行组织体系。最后采用技术运营的方法,进行定量化的价值创造和笔比对分析进行战略定位,最总我们的方法就是右下角这个以建设单位为主导,参建单位共同参与的基于BIM的管理选择。
    前期的时候我们针对国内外的相似的管理的案例进行了分析,以及对这个管理方式进行研讨过程当中会发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可以分业主方管理模式,项目融资管理模式和承发包管理模式。业主管理方式当中又有业主自行管理模式,PM模式、PMC模式等等。我们觉得在这个项目当中,我们是非常的吃力。这个上海中心大厦旁边就是金茂大厦和国际金融中心。在这个刚才当中,我们会发现,他们在信息交换和信息流动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是进行点对点的方式,这样一来就会对这个信息的流动产生一定的降低效率的影响。
    基于此,我们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在这个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之上做进一步的创新,这时候我们看到有BIM的技术。从这边来看,至少说BIM技术为建筑相关信息的及时、有效、管理共享提供了可能性。所以我在这边把可能性变成了红颜色,它不可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是在目前阶段它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对构建信息的无缝管理平台提供了相对可能的手段。在我们对BIM信息化技术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选择过程当中,这张图大家可能会比较熟悉,我们参考的是何光培先生基于BIM的运用图。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所有相关员工用BIM做相关的所有的工作,但是目前我们阶段来讲,我们最多只是明年才能做到所有相关员工用BIM做一个项目。当然就是说,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个最后终极阶段希望在上海中心建成之后大家都使用上。 另外从这个BIM运营模式当中的驱动模式当中可以看到,建筑驱动模式使用最广阔,同时它作用更大。
    如何运用呢,我们比较会发现,无论是04年美国建筑院产生的数据还是07年的数据,传统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会导致工程成本比较高,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用BIM的话,我们看到中国研究院2012年的统计,BIM的应用会消除40%的投资更改。因此我们构建BIM信息技术的管理架构和管理流程过程当中,首先我们先决定了三大一个基本的原则,即全员参与和专业分工相结合的原则,职责明确与协同合作相统一的原则,还有管理效率与管理效果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如何利用BIM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回报,如何制定BIM的标准流程和数据标准,如何建立合同条款来管理和协调BIM实施的设计方、施工方和运营方面,如何审核BIM这个过程当中提交的成果。这张图大家看的都比较多,这是上海中心项目当中BIM应用的一个整体的技术框架。这边红色的框表示的是截至目前我们使用的一些软件的技术手段,到目前为止我们大概已经使用了超过10款的软件。由于BIM技术的产生对我们的工作流会造成一些影响,因此我们对工作的管理流程进行再造。
    第五个部分就是说,在新兴管理模式如何提升管理效益的过程当中,设计我们主要分成了三个阶段,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设计阶段我这边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们都是娘家人都是做设计的,大家都更清楚。工作的质量、工作的效率,管理的效率的提升,我们大家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施工阶段我们通过可视化的预演提供组织的效率。通过多专业的协调来提升施工的效率。通过四D模拟优化可以缩短施工的进度等等。这一块着重的表示一下感谢,因为在这个地方呢,现在我们正在和CCDI共同的来合作,通过这个软件的功能,共同的对我们现在的工程进行施工的模拟和施工的仿真。目前已经群房钢结构的吊装结构已经形成,我们这个过程当中也发现了问题,并得到了及时的反馈。
    再一个采用BIM进行构建精细化制造和施工。我们上海中心所有的钢结构都是利用BIM技术对结构进行电脑拼装,提高钢结构的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再一个就是幕墙方面也是采用各种软件的结合,进行电脑的预拼装,大幅提高幕墙深化设计的效率和安装的效率。同时机电部分我们采用精细化预置和提高施工方的效率,减少60%的现场制做工作量,减少90%的衔接、胶粘等危险与有毒有害作业。还有就是实现70%的预制率。我们相信通过在上海中心项目当中,通过BIM技术的实现,我们是可以完成70%管道的预初化率的。
    另外我们通过三维扫描实现BIM的技术,从而实现监控的能力。左下角的图就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出来的一个模型的照片,右下角就是生成的这个模型。我简单介绍一下,它指什么呢,左下角是一个视频,是通过计算机自动的将BIM的模型和点约的模型在一块,然后进行一个电脑的拟合,拟合出来的偏差值平均是9.2毫米,因为它本身的机器是有一定的精度的要求,它的精度当时我们采用的是白光的,在两个毫米左右, 再加上我们现场扫描过程当中出现比如我们的工况不是很好,我们在钢平台上扫描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振动,再加上我们15层是一个非常空旷的地方,它这边就是偏差高于了我们2毫米的误差。我们又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全站打的方式得到的偏差也是9到10毫米左右,而我们设计理论的话只是控制在30个毫米,这个是可以吸收掉的。通过这个三维扫描的方式,我们可以对我们的幕墙钢结构的安装定位和精确角度一个准确的把控。
    我记得我演讲完之后就可以茶歇了对吧。左下角的这个视频,现在可以了,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红色的就是扫描出来的点圆的模型,蓝色就是通过BIM我们是做出来了BIM的模型。拟合过程当中电脑自动拟合的最终的偏差是9.2毫米左右。另外看到视频也是点圆扫描出来的,这些红色和绿色的代表我们BIM建成的不同的机电的管线,灰灰的发白的这些管线就是点圆的模型,我们通过这些模拟和拟合就可以非常准确,而且非常清晰的看到我们真正施工的状况和理论设计的情况是不是完全的吻合。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光从图纸的方式看我们现场,有时候这个准确率不是非常高的,我们就采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来进行现场的质量的这种监控和比对。
    第三个阶段在运维阶段,坦白讲,我们现在这个项目还在建设期,运维阶段我们还真没有很多的一些想法或一些概念,而且我们的思路也不是特别清晰。下午第一场我们张宁总监讲到的BIM的运维给我们有很多的启发,至少从环境、安全、能量这些方面,我们想其他今后或许我们有更多的合作的机会。因为我们提到的是如何提升这个管理的效益,这个经济指标这个测算也是我们都比较关注的,就是说,我投了钱用了BIM到底它能够给我带来多大的可量化的以及表象的一个价值呢。我们通过两种方式做了两个估算,一种是参考单价,平均的是1190.48,这是我们参考国内其他的一个项目,他们也是通过碰撞报告的方式进行经济指标的核算。通过这个我们套定这个单价之后,上海中心的总价是73800万元。由于我们信息问题导致的变更和错误大概占工程总成本的3到5%,而这个3到5%是可以通过BIM手段可以化解的。通过上海中心的总价造价120亿多,我们预计的费用节约在7400万到3.6亿之间,我们通过BIM节省的这个费用应该是一个亿以上。
    最后也是比较关心的一点,就是说,要制定一个合理的BIM技术运用成本和利益分配的制度。我们都知道,大家用了BIM之后,比如设计院用BIM,设计方用BIM,最终得利的是业主,这个蓝色单位就是建设单位,他们的获益是最大的。但是你用了BIM以后省的钱就不完完全全的给业主了,所以我们要采用一个利益成本的策略,将工程建设因技术和管理效率提升而产生的利润,在建设单位和各参建单位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将其写在合同文本当中。
    最后汇报几点思考。第一就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持续改进该模式并确定其服务产品的推广模式。
    第二是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BIM运用机制和相关的标准体系。其实我们没有一个相应的标准出来,我们一开始做的是项目标准,然后就是企业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都是散的,没有把它集中起来,而且不同的项目标准有不同的各自的特点,如何把这些标准能够更大的复制和可重复利用,也是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就是说,在BIM的应用当中如何让BIM的技术实现真正BIM的管理,也就是说从最开始的BIM一直到最后的这个Managemen,而我们目前只能做到的是制造,玻璃幕墙的预制化或是室内的预制化,我们通过BIM的提升使我们的管理得到更大的提升这条路还需要很长也需要在座的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最终相信,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科技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严炯伟:好,谢谢赵斌精彩的介绍。由于我们对便利的极致的追求,所以我们往往造成了工程的复杂度越来越高,但是面对复杂也没有什么可怕,我们只要有着敢于跨界的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最终还是会实现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非常感谢上半场的三位嘉宾做的演讲,接下来请大家先用茶歇,谢谢大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