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科技馆资源下载使用人群多、社会效益显著
摘要: 中国数字科技馆(http://www.cdstm.cn) 是中国科协与有关部委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设的国家级数字化科普资源交流共享平台,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广泛集成国内现有的科普产品、 ...
中国数字科技馆(http://www.cdstm.cn) 是中国科协与有关部委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设的国家级数字化科普资源交流共享平台,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广泛集成国内现有的科普产品、科普创作素材和科普信息资源,根据其版权性质向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次的共享服务,使基层科普机构和科普工作者能够方便地浏览、查询、检索并下载所需的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为创作科普作品、开发科普产品及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服务,为营造我国科普创作繁荣局面提供资源保障。自2005年底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启动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一期建设完成,基本建成国家科普资源的网络平台与门户。目前日访问量超过3万,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数字科技馆在满足公众浏览、查询、检索科普资源信息的同时,还提供了部分资源的免费下载服务。下载记录显示,数字科技馆用户覆盖面广,资源下载、使用人群多,用途广泛而多样。从2008年4月15日至今,共下载各类科普资源1600多件。用户范围涵盖全国各地。除西藏、青海外,各省区均有下载。东、中、西部下载量分别为40%、35%、25%,东部略高于中西部。下载用户类型,主要是科协系统、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及个人。其中,科协系统、学校、企业分别占54%、22%、17%,各地科协为最大用户。从下载资源类型看,保障安全健康类为47%、节约能源资源19%、保护生态环境13%、其他类21%。具体而言,下载最多的10类资源依次是:疾病防治、节约资源、地震自救、健康生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心理健康。“保障安全健康”类资源下载量最多,这表明“安全与健康”是当前公众较为关心的问题。资源用途上,绝大多数使用于科普宣传,小部分使用于教学参考、公司培训、个人学习及科学研究等。使用方式上,最为广泛的10大类是:学习参考、科普画廊、学校宣传、科普日、开展活动、制作展板、宣传栏、青少年教育、社区科普、教学。
统计显示,中国数字科技馆为各地科协及学校、企业、机关等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科普资源,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数字科技馆在48小时内及时上传了地震方面的科普资源23件,为各地开展抗震救灾科普宣传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虽然中国数字科技馆直接下载、使用人数有限,但间接受益人数巨大。比如,海南省科协科普部下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农民喝上放心的水》等资源,“用于我省科普宣传栏张贴,受益人数将达到100万人次。”总体而言,中国数字科技馆反应迅速,服务良好,成为基层在抗震救灾、全国科普日、抗旱救灾及其他科普活动中获取科普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基层科普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的好帮手。
在二期建设中,中国数字科技馆拟集成、开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免费下载的科普资源,为基层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更方便的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有力的科普资源支持。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