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达坂城区开展科普工作亮点纷呈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达坂城区科协在工作中注重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和手段,不断开拓科普新资源,努力改变过去传统的宣传模式,形成以科普促观念,以观念促发展的新型科普宣传模式,多角度、多手段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普工作,营造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公众科学素质逐步提高,科普工作呈现出新的亮点。
拓展领域,加强科普阵地建设 一是将科普知识搬上“报纸”。 达坂城社区在主办的报纸《达坂城之声》开设了“科普知识”专栏,向读者宣传科技法规政策、介绍有关科普知识。栏目内容丰富,紧扣形势需求,内容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二是将科普知识搬上“广播”。区科协通过协调在我区的“达坂城之声”栏目开辟了“科普常识”专栏,通过村村通广播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为宗旨,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科学养生、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科普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是将科普知识搬上“巴扎”。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巴扎日,人群集中时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为居民发放科普知识,增强居民科普意识。 四是将科普搬上“影屏”。区广电局利用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活动,在放映之前播放科学养殖短片,在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的同时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 创新形式,丰富科普活动内容 2011年,达坂城区科协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成员单位职责,在农村科普工作中,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利用“科技之冬”培训、科普活动月、科普活动室和科普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普培训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培训,组织乡镇、街道80名农村技术人才在新疆农业大学举办了为期15天的首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区内聘请区内外农业专家为农民授课、送科技、送技术,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校园科普方面,组织开展了“科学与教育——达坂城区科普大讲堂”培训活动,组织师生到科技馆、海洋体验科学乐趣,开拓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服务基层,让群众得实惠 科普培训和宣传是手段,让群众得实惠才是目的。区科协在科普工作中,坚持让群众得实惠的原则,一是积极为基层做好申报科普惠农、科普惠民项目。通过积极申报,在5月科普活动月中达坂城区东沟乡种植业协会荣获2010年度乌鲁木齐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并获得奖励资金3万元。 2011年,区科协还积极做好了科普惠民社区创建工作,为促进此项工作区科协组织创建单位到兄弟区县单位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创建旨在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使社区科普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让居民得实惠。二是加大科普带头人、科普惠农兴村单位的宣传力度,通过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引领和带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使农民享受科技成果并从中得到实惠。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