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执业建筑师需加强职业化修养
由五合国际发起的职业(执业)建筑师论坛最近在上海举行了第三届,30多位职业建筑师围绕中国建筑师的职能、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制度、中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模式及经营、中国建筑师的职业现状等主题,发表了较有见 为什么中国这么大量的建设,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大师和优秀作品?上海市规划局副局长伍江认为,首先还是中国的执业建筑师不够“职业”,在很多方面不能尽到应有的责任,因为中国的历史太短,建筑师的专业水准虽然有大量的实践,但缺乏系统性。这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二个方面,建筑师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继续和修养远远不够,要出大师,只有出现了中国文化大师,才能出现真正的建筑大师。要想真正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必须先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修炼。中房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明渊则认为不是建筑师的能力问题,而是建筑职业环境的问题。建筑师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在是以开发商和政府为绝对主导,外行领导内行使建筑师效率不高是精品难出的症结所在。联创国际总建筑师王川认为和大师没有关系,主要还是行业标准太低。香港的建筑师不一定比我们的建筑师强,发展商也只是很单调的要那几种方式,但是香港的建筑水平大大高于大陆,这个就是行业标准的问题。 要更职业,要出大师,上海日兴设计总经理王兴田认为建筑师要过“三关”,一是关心文化,关注文化,二是关爱环境,三是关注城市。同济大学的章明教授说,职业精神一是专业水平,二是敬业精神,三就是责任心。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陈国亮提出,要从中国职业建筑师个体、群体和整个社会大环境三个层面来考虑。先提升建筑师个体的能力,个体的职业素质、职业操守,然后整个建筑师队伍有了很好影响社会的能力,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一个为社会所认可的职业建筑师的阶层。建筑师应有自己的行业组织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张桦说,目前我们的职业制度是双轨制,就是管了执业者个人又管单位,单位和个人再挂钩。以前是单轨制,只治理企业资质,现在把美国的那套搬了过来。我觉得这样的体制不太好,因为它阻碍了人才的流动,治理上会比较困难。加拿大CPC建筑设计顾问集团的总裁邱江、法国PA建筑师事务所中国经理郑可等多人都呼吁要有自己的行业组织,目的在于保护建筑师,维护行业利益,进行行业自律。通过建筑师协会和媒体能够在社会当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或者是合适、合理的建筑师地位。比路德建筑顾问公司总经理杜昀进一步举例说美加体制里面把建筑师作为一个自我治理体系,授权相应的机构进行自我治理,他们就象警察一样,在市场上监督建筑师的行为,假如接到投诉等就要进行问询,有违规违纪行为情节严重就要吊销执照,权力很大。假如有人有什么建议也可以通过他们或通过议员提案对法律进行修改。 总之不会像我们这样发完牢骚算数。 班凯达环球建筑设计(北京)有限公司的刘克峰董事说,由于体制的规定,对建筑师的体制、服务和整个行业对建筑师的服务范围做了太大的限制,和香港的建筑师相比可能是3:6的关系。香港分三个阶段收费,前面两个设计阶段占了15%到20%的收费,后面施工配合达到35%的收费。业主选择国际化公司就是因为他们可以提供全程的服务,这对一个项目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要寻找自己的优点上海现代都市院的余挺为这个职业叫不平:建筑师快成了“河南人”,为什么老是被人指责或自责呢?搞得应有的自信都没有了。实际上在那么苛刻的规划条件下,在时间紧、地位低、收费少的情况下,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已经令老外们刮目了。 集合设计的主持设计师卜冰也认为,中国现在的状态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我们需要从西方成熟的体系里面来学习一些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但是反过来看中国现在高速的活动也给世界提供很多启示,他们也在这个环境当中总结经验和做法。其实真正缺失的是学术界对于中国当代建筑的活动、现象应有深刻的研究和侧面的思考以及总结,从而寻找到一条中国独有的道路。假如说西方的体系怎么高明,只不过是它善于自我总结、自我积累并完善和发展,我们不能只就表面体系现象来说是否成熟,而应该看到两个体系背后形成的过程从而改变我们的思路。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