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企业动态 建筑设计企业 查看内容

中建五局:红色之旅 发展之路

2011-11-2 10:44|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141| 评论: 0

简介:题记:如果说“活到老,学到老”表达的是对学习的一种自觉追求,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瞬息万变、波诡云谲的市场形势,面对是生存还是死亡的永恒命题,肩负从传统国企向现代企业转型和打造长青基业的历史性任务 ...
题记:如果说“活到老,学到老”表达的是对学习的一种自觉追求,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瞬息万变、波诡云谲的市场形势,面对是生存还是死亡的永恒命题,肩负从传统国企向现代企业转型和打造长青基业的历史性任务,“学到老,活到老”,则是国企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国企自身命运的真实写照。9年来,中建五局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实践验证了这一点。

红色之旅 发展之路

(帅兵)

“这次学习班的主题紧扣企业发展实际,培训地点选择用心良苦,培训课程设计科学合理,培训师资实力强大,培训内容精彩纷呈,组织安排细致周到。”“看了风景、练了身体、学了知识、开了眼界、提了精神。”深秋季节,西柏坡宾馆的一间大会议室里,中建五局第9期领导干部学习班的学员们正在热烈讨论。
2003年,开启扭亏脱困、浴火重生大幕的中建五局第一期领导班子学习班在井冈山举办。这以后,五局每年举办一期领导干部学习班。如果标识一下,9期学习班的行程恰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建立的足迹高度吻合,因而被称之为“红色之旅”。
红色之旅,五局的发展之路。
9期学习班,9次致敬的红色之旅
2003年以来,中建五局一年举办一期领导干部学习班,至今已坚持了9年时间。9年时间,伴随着9期学习班的举办,五局的领导干部持续成长和成熟,五局的发展也由此从困境到新生,走出了一条浴火重生的发展之路,走过了一条由传统国企向现代企业集团的蜕变之路。
五局领导干部学习班,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红色之旅”。9年来,五局根据每年的工作主题和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不同课题,循序渐进地寻访中国革命圣地,重温党的成长壮大和新中国组建前所经历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和走过的历程,从中汲取五局扭亏脱困的力量源泉,找寻五局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谋划五局做强做大的战略路线。
“我们为什么要走红色之旅?”在西柏坡举行的第9期领导干部学习班上的总结讲话中,中建五局鲁贵卿董事长自问,也是向学员们意味深长地发问。
他说:“90年的峥嵘岁月,让我们的党从当年一个仅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到近日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作为组织成长壮大的伟大典范,党走过的历程值得研究效法。”
他指出:“作为具有近半个世纪发展历程的党领导的国有大型企业,学习党的发展史、发展经验,坚定党的正确领导,坚定国有企业的政治信念和社会责任,这是我们必然选择。”
局党委书记周勇表示:“9年的红色之旅,中建五局沿着共和国成长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从困境走向新生,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可以说,中建五局的9期领导干部学习班,是9次发展之旅、9次胜利之旅,也是9次向党致敬的红色之旅。”
9期学习班,解决9大发展问题
2003年,茫茫竹海、山路逶迤的井冈山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他们风尘仆仆,神色凝重,来到住宿地,稍事休息,就坐进会议室,开始聆听教授学者、专家老师的授课。
此时,“国退民进”的舆论甚嚣尘上,深陷困境多年的五局“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新上任的鲁贵卿局长将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总部机关部门和二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拉上井冈山,就是要从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中获取力量,树立信心!
几天时间,这些五局的领头人和管理骨干们,在黄洋界上徘徊,在竹林深处徜徉,轻抚生锈的梭镖,嘴里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井冈山精神”。 1927年,共产党、毛主席在此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一支万余人的红军队伍从这里出发,最后赢得了全国的解放。五局人重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精神,解开了“五局这面红旗能打多久”的疑惑,高唱着“世界上没有神仙、皇帝,一切全靠我们自己”的歌声,开展了一场以信心为先导的“信心、信用、人和”的工程建设,迈出了扭亏脱困的第一步。
2004年,五局人来到了庐山。2003 年五局多年来第一次扭亏,全局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了50亿大关,达到54.19亿元,是上年的2.43倍,总公司总经理孙文杰评价五局:“指标翻番有多,变化非同小可。”在人们欢呼成绩的时候,鲁贵卿局长的思绪却飞到了未来的五年、十年。事业要靠人去做,什么样的队伍将影响到五局战略的实施,影响到五局未来的作为。选择庐山,是因为这里有着国共两党对于队伍建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深刻教训。五局人徘徊在庐山之巅,望浮云飘荡,流连于深山峡谷,观千尺飞瀑,借往鉴今,关于人才队伍结构的思考逐渐清晰。从这以后,五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换血”工程,人员从最初的10000余人,逐步减少至5000余人,再渐次增加到13000多人,呈现一减一增的“V”字形变化。如今,五局的人员队伍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1”及建筑重点院校毕业生占75%以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从原来的35%提高到现在的73%,管理人员比例从原来的54%提高到现在的91%,全员年均32岁。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5年,五局人把学习班搬到了革命圣地遵义。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里,否定错误路线,确立党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这里也是五局的孕育之地,发祥之地。2005年,恰逢五局制定“十一五”发展战略,急需解决五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重大问题。因此这一次领导干部学习班需要解决的是战略管理问题。从此以后五局人统一目标、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五局做强做大、创新发展的大业之中。
一期学习班解决一个思想问题,有的放矢,一路前行。2006年,到革命圣地延安,解决作风建设问题;2007年,到深圳、香港,解决进一步解放思想、协调发展问题;2008年,到泰安、曲阜,开展文化寻根之旅,解决文化落地生根问题;2009年,到上海,解决管理与创新问题;2010年,在长沙,藉信和学堂挂牌,解决文化与战略升级问题。
到了2011年,通过连续八年多的高速发展,五局今非昔比。这期领导干部学习班的主题是解决思想建设问题。耐人寻味的是,当年需要解决的信心缺失的问题,而今需要解决的是信心过足的问题。合同额增长32倍,营业额增长12倍,利润总额增长367倍,这样的成绩确实令人骄傲。但如果骄傲自满,就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五局的可持续发展就会成为空谈。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的“两个务必”,对刚刚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社会尊敬、员工自豪”愿景的五局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鲁贵卿董事长在这里豪迈地提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新五局从这里起步!”
9期学习班,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实则是历史的必然。9期领导干部学习班,分明对应了中建五局发展战略的“三步走”。
2003 年到2005年为“井冈山时期”,首先是从解决信心问题入手,奠定发展的心理前提;针对国企冗员多的突出矛盾,解决队伍结构调整问题,奠定发展的组织基础;总结“十五”经验教训,规划“十一五”发展蓝图,解决战略管理问题,打下了下一步发展的路线基础。从此3年一小步,五局人实现了扭亏脱困的历史任务。这一时期的学习班,更多地体现了急学先用的务实性,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2006年到2008年为“延安时期”,五局人在实现了扭亏脱困后,部分同志开始出现小富即安的思想苗头,因此,这一时期,五局从解决作风建设问题入手;按总公司要求启动“831”整体上市工程,到深圳、香港,解决解放思想、协调发展的问题;五局“信?和”文化培育成型后,企业进入到“心治”的新阶段,由此组织了山东泰安、曲阜的文化寻根之旅,开启企业长治久安、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这3年,五局发展又前进一大步,实现了创新发展的新成果。这一时期的学习班,不仅体现了急学先用的务实性,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2009 年到2011年为“上海时期”,2009年7月29日,上交所的一声锣响,中国建筑迎来了上市元年,此后两年五局的培训主题,都与创新、升级等上市公司应有的要求相关,分别是管理与创新,文化与战略升级。2011年,中建五局年度工作主题是“转型升级”。所有这些,都在致力于培育中建五局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一时期的学习班,更多地体现了追求卓越的前瞻性,瞄准的是更加高远的发展目标。
今年是中建五局第九期领导干部学习班,意义尤为不同。9,是单数中的最大数字,寓意美好。传统文化中,当九数尽的时候自然回转到一,表示自然界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但这种循环往复不是原地轮回,而是由起点到终点、由终点再到新的起点的一种螺旋式上升和升华。
正如鲁贵卿董事长在第9期领导干部学习班总结讲话中所说的:9年前的第一期领导干部学习班,9年后的第九期领导干部学习班,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即信心问题,只不过前者是解决“信心不足”的问题,而后者是解决“信心过足”的问题;前者相对应的企业发展背景是连续6年亏损,“长期积弱积贫”,后者相对应的企业发展背景是连续9年高速成长,“长期持续、快速、加速、科学发展”;前者所选的学习地点是革命连续遭受重创后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后者所选学习地点是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前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回顾中建五局这9年的发展,九九归一,在轮回中实现了升华、涅槃。
站在“十二五”的发展新起点上,重温毛主席当年在西柏坡说的一席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确实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若干年以后看五局现在的发展,当如我们这个时候看中国革命的胜利。
9期学习班,九次精神大餐
2008 年初秋的一天,在山东济南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鲁贵卿董事长和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正就齐鲁文化谈得兴致勃勃。几天后,鲁董事长又悄悄出现在清华大学的教室里,像一名学生一样,聆听吉林大学彭教授讲授领导力与领导艺术。课后,他与彭教授又单独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交流。
2003年以来,五局每年的领导干部学习班都要请到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大学教授进行授课。请谁讲,讲什么,大都要进行反复的甄选、讨论,尤其是聘请老师颇费周折。在程序繁琐的“考察”之后,是鲁董事长的亲自“面试”。他要和每个待聘老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条件允许的话,还要去亲自听一堂课。这种课前交流包括对授课老师和所授课程的了解,向老师介绍五局的发展情况、当年的工作主题,为什么讲授这门课程,需要解决什么思想问题,增长什么知识,等等。鲁董事长自己认可了,才正式聘其为授课老师。选择地点也经历很长的酝酿过程。每个学习班的地点,其实就是选择情景教学的课堂,不同的地点,效果迥然不同……通过这样种种努力,保证学习班的学习质量。
每年的讲课虽然内容不同,但结构大体相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管理、文化知识,同时必请当地有特色的专家教授,讲授发生在当地的革命历史以及革命精神,对企业发展具有的意义……等等。
从当年的执行力文化、商务礼仪、企业改革改制、劳动合同法课程等到之后的战略管理、领导素质建设、传统文化等,逐步升级,与时俱进,不断经历着从“术”到“道”的演变。
以 2009年以来的课程为例,2009年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刘福垣主讲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土木学会总工程师、中国建筑业协会秘书长吴之乃主讲《科技管理》,还有论语、领导干部心理调适、高层建筑与总承包管理、上市公司运营管理等课程。
2010年,除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张文台上将主讲企业文化外,还请了大学教授讲战略管理、企业伦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湖南省作家协会唐浩明主席主讲湖湘文化和曾国藩。
2011年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建君教授主讲领导力与领导艺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主讲《国学精粹》,以及战略转型、人力资源管理、历史的启示、国学精粹、企业变革与危机中的沟通、宏观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发展趋势、项目投资分析与决策等课程。
在第9期领导干部学习班的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学习班越办越好,学习内容越来越深入,针对性越来越强。尤其本期学习班课程安排,真正体现了历史的厚度、知识的宽度、思想的深度,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宏观到微观,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哲学、从企业管理到个人修养,使学员们得到了多领域、多维度的知识学习。
沧海桑田,翻天覆地慨而慷。
2003年以来的9年间,中建五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沿着红色之路的指引,攻克一个个改革的壁垒,破解一个个发展的难题,巧度一个个外部的变化,探索创新,奋力拼搏,企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合同额增长32倍、营业额增长12倍、利润总额增长367倍,员工收入增长5倍;蜕变成了一个队伍精干、主业清晰、资产优良、文化积极、商誉良好、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建筑地产企业集团。
鲁贵卿董事长在总结时说:“五局已经实现了从单一建筑施工向三大业务板块、从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从施工到投资与施工总承包并举,从利润最大化驱动到价值最大化驱动的转型升级。”
以每年一期的领导干部学习班为发端,五局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发展到每年一次的中层干部学习班、新员工入职培训班、青苗人才座谈会的“三班一会”制度,还有项目的信和夜校,局主要领导一年推荐学习一本书,以及各种类型、专业的培训学习,涵盖全体员工,包括所有农民工,形成了独具五局特色的学习体系。2010 年中建信和学堂揭牌,五局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办领导干部CEO课程班、EMBA、MBA、工程硕士班、项目经理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新员工入职培训班、学历教育等。更加丰富和提升了五局的学习体系和培训层次。
大河奔涌,大浪淘沙,大业初成。
在中国蹒跚迈向现代化的百年之际的时点上,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90周年之际,五局人用红色之旅不断创造的辉煌业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向历史证明!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