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企业动态 建筑设计企业 查看内容

创誉红土地——走近中铁十七局集团二公司抚吉高速公路

2011-11-1 08:50|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72| 评论: 0

简介:建设中的抚(州)吉(安)高速公路,是江西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的18条地方加密高速公路之一,全长159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整体式路基宽度26米,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她,如同红土地 ...
建设中的抚(州)吉(安)高速公路,是江西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中的18条地方加密高速公路之一,全长159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整体式路基宽度26米,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她,如同红土地上飘落的一条彩带,把赣中大地的抚州和吉安两座城市连在一起,她的修建,使沿线永丰等县告别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也成为一项江西省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的里程碑工程。
今年7月,中铁十七局集团二公司进入抚吉高速公路以来,在副处级特级项目经兼抚吉项目经理何永胜和项目党工委书记秦国民的带领下,参战人员发扬 “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企业精神,高举“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大旗,立足“建功革命老区做贡献,创誉红土地树丰碑”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公司和抚吉高速公路项目办的指示精神,精心谋划,强力推进,8月份获得全线首次综合评比第二名,9月下旬工地迎来了全线首个标准化施工管理现场观摩会的召开,国庆期间荣获全线标杆单位称号,同时获得九月份综合评比第一名,实现在江西公路市场的开门红。
突出一个“快”
快,出形象;快,抢先机。进场以来,项目每一项工作可以用“快”来形容。
十七局集团二公司中标施工的抚(州)吉(安)高速公路B2标段,路线处于赣中地区,全长15.18公里,其中有桥梁8座/513.32米,预制各类梁464片, 涵洞56道, 路基土石方挖方178.68万方,填方190.38万方,工期一年,合同价1.6亿元。
抚吉高速公路项目,是十七局集团二公司近年来在江西公路建设市场首项中标的工程。上场伊始,上下高度重视,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段东明亲自为项目部揭牌,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毕永清来到现场检查指导并作出安排部署,明确要求项目 “创誉抚吉,滚动发展”。
何永胜按照“谋划要细、起点要高、开局要快、管理要严、关系要顺、形象要好”要求,第一时间率领先遣人员,昼夜兼程赶往工地,在最短时间内看完工地全线,完成当地民风民俗调查,确定进场队伍安营扎寨的具体位置,实现排兵布阵最佳阵容,为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确保大部队进来后能够尽早投入施工,赢得先机。
在首次施工动员会上,何永胜分析通报了项目面临的形势,统一职工思想与意志:“公司把这个工程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把工程干好,在江西擦亮企业的牌子!”
思路决定出路。项目领导班子碰头会上商议,项目进场后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征地为先,优化施工方案,选好队伍”,以文件形式下达,指定专人分头负责组织实施,确定每项任务完成的期限。
路通是开工的前提之一。工地处在丘陵和稻田之中,与原有的道路直线距离也在6公里以上。为此,项目采取征地拆迁与施工红线内交桩齐头并进。
项目党工委书记秦国民介绍,按照项目的部署,项目上下立即分头落实各自任务。技术人员冒着高温和酷暑,进行便道选线和踏勘。不到一星期,便道开工,施工线路内的边线桩全部标记完成。与此同时,项目部选址同步进行,成为全线率先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部。
由于工地处于江南丘陵,植被茂密,灌木荆棘丛生,工作中,技术测量人员只好一手拿镰刀开路,一手扶着肩扛的仪器,头顶烈日,忍受植被划破皮肤和蚊虫叮咬的疼痛,硬是在这山丘稻田之间,标出道路的红线边界,做好各类结构物的定位,选好梁场地点,成为全线第一家拉通便道、建成项目部的施工单位。
当业主第一次进入工地检查时,连声称赞:“十七局的工作效率令人惊叹,想不到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能完成如此多的工作,也太快了!”
体现一个“精”
项目科学组织,精益化管理,是十七局集团二公司献给赣中这片红土地的一场“大戏”。
如何顺利完成抚吉高速施工任务,进场后,何永胜一直思考这个问题。自2004年走上项目经理岗位以来,他先后组织指挥了云开、临宣、忠垫、厦深、惠深等大小近十个项目公路、铁路、房建的施工生产,在项目管理上有独到的见解。
多年的市场磨砺,使他深知,一个项目成功的秘籍在于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也在于选好队伍、用好人,更在于有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总之,要推行精益化管理。
项目经理何永胜在对全标段施工和沿线情况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级指示精神,项目提出“建功革命老区,创誉红土地”的口号,以此统领全部工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前方施工的同时,后方业务人员立即编制抚吉项目技术、物资、财务、劳务和日常管理等制度,并根据业主下发的标准化施工管理手册,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出台项目标准化作业实施细则,从而使项目管理有章可循,为“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风气的形成成为可能。
在队伍选用上,择优录用,实行先签合同后进场,先培训后上岗,全面推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保证了队伍来之能战,战则能胜。
干一项工程,育一批人才,是项目的特色。项目采取以师带徒形式,签订以师带徒协议,在各个岗位推行长板凳计划,对项目职工按照能力大小量材使用,对年轻人压担子,把一批年轻人提拔到关键岗位上,在实践中促其成才。对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重要补充的劳务工。先培训后上岗,确保他们尽快掌握岗位职责,具备岗位技能。
施工方案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施工开始前,组织技术和现场施工人员在原来对每个施工方案比选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优化,达到方案最优、效率最高。先后对梁场、拌合站的选址、3座大桥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实事证明,这样既节省了土地,又方便了施工,降低了生产费用。
安全、质量、进度是决定成本的重要因素。为此,项目进场后,“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进度是项目的形象,进度是实力的展示”的理念,紧扣主题不放松。
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成立安全质量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安全质量管理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安全质量责任追究制。施工中,开展经常性的安全质量知识教育,事先确定危险源,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做好安全作业交底,落实“一法三卡”制度,制作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源告知标牌,实行质量监督卡制度,把好原材料入场质量关,上道工序未经过检验不得进入下道工序,进行经常性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并将标准化管理流程制成卡片,让大家在空余时间掌握知识。面对蜿蜒曲折的山区交通道路,项目与地方沟通,增加会车道,对道路沿线影响驾驶视野的障碍物进行清除,减少安全隐患。针对枯树根等杂物多,在路基推平和碾压前,项目派专人捡拾,确保路基质量,同时,做好文明施工,确保爱民护民不扰民。
针对工期短、土方施工任务重等特点,项目采取“突击桥涵,确保桥涵不影响土方施工”,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为路基施工创造条件。项目采取靠前指挥,在前线设立两个工地指挥所,多开工作面。实行倒排工期,完成任务与个人收入挂钩。掀起“百日大干”劳动竞赛,提出“每天25小时工作制”,组织 20多个路基、桥涵队,不断增加投入,高峰期上各种大型土方施工设备上百台,其中挖机超过40台,最高日运土方过3万方。对于碎石等材料运距远,在天气晴好时及早储备,确保不影响施工。面对战线长,为降低临时线路架设的费用,项目在不便架电线的涵洞现场实行发电。同时在工地力推标准化工地建设,样板领路,加快进度,受到业主好评,9月下旬,抚吉高速现场施工观摩会在此召开。
展示一个“和”
和谐,是抚吉项目的一大特色。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以人为本激发活力,是项目发展的动力之源。
关心当地人民,视老区为第二故乡。征地拆迁,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施工企业多年来面对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抚吉项目的工地经过2乡镇4个行政村十多个自然村上百户人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地所在的江西永丰县,是革命根据地,当地人民曾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为了给施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他们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和人民做到和谐征拆,赢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老大难变得不难。
同时,项目积极做好职工教育,教育职工热爱老区、多为老区做好事,尊重当地民风、民俗,把便民利民不扰民作为工作的准则,把施工对当地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在征地拆迁中,项目征拆人员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登门拜访群众,充分听取建议和意见,力所能及地帮助沿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便道修建问题上,经过多次协商,根据当地山区交通不便的现状,确定提高便道标准,把临时道路修成一条永久乡村道路,路地公用。当地村民激动地说:“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每到收获季节,总是肩挑背抗庄稼,一直想修一条道路,没想到十七局到来,圆了我们的几代人的畅通梦!”
在实际工作中,当地人民高调支持高速公路建设。进场不到一个月,顺利建成施工便道20多公里,成为全线率先贯通便道的施工单位。
注重人文关怀。何永胜,作为1991年毕业走上项目经理岗位的人,深知一个人的力量也终究有限,无论水平再高,要想干好项目,必须发动大家,依靠集体的智慧,才能成就事业。于是,从细微处入手,搞好三线建设,关心爱护职工,确保大家吃好、休息好,同时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创先争优,及时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给困难职工经济上帮扶,给想干事的人以用武之地,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干部职工的施工热情,使得参战以来,项目上下保持昂扬旺盛的斗志。
针对天气炎热,为职工配备空调、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及时调整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激发活力;项目的李泽山、韩晓昀、耿智慧、张先锋、黄木山、罗胜联、试验室等,工地一线的付品民、杨景江、张永亮、田国庆、陈赛勇等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成为优秀员工的代表。
鉴于劳务工较多,他采取严管善待,“六统一”管理,工资打卡,同工同酬,激发了劳务人员的施工热情,项目获得和谐劳动关系单位称号。
众人拾柴火焰高,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企业为家,发扬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共同克服困难,施工生产呈良好发展态势,项目各项工作领跑全线。
目前,何永胜正带领他的团队,看重责任,不辱使命,展开激战,在红土地上书写新的壮美篇章!(信息来源:中华铁道网)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