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企业动态 建筑设计企业 查看内容

一个项目经理的成长路线——记中铁十八局五公司大西铁路项目部项目经理周海英

2011-10-18 13:16|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63| 评论: 0

简介: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一个项目经理的成长路线

--——记中铁十八局五公司大西铁路项目部项目经理周海英

刚刚跨过不惑之年的周海英已经在一线摸爬滚打了10年,当了8年的项目经理,但他依然保存着学生时代的俭朴、憨厚与倔强,少了世俗的圆滑与势利。

周海英于9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掘进专业,由于是本科生而且性格活跃,他被领导慧眼识中留在了处机关从事计划工作。96年5月,为支援兄弟单位,他被调往巴基斯坦一引水工程。在国外,他独立带领一批当地民工干一项附属工程,全面负责技术和行政管理。97年3月他又被调往三公司计划科,从事着施工组织方案和商务报价工作。如果说这些工作经历为他的事业做了良好铺垫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东秦岭隧道便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乌鞘岭隧道是他管理事业的新起点,自然环境恶劣、施工异常艰难的襄渝Ⅱ线便是对他性格的磨砺,大西铁路是他管理走向全面和成熟的一个标志,我们从这些工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成长的脉络。

东秦岭隧道——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西安至合肥铁路的“咽喉”动脉工程,当时国内最长的双线铁路隧道——东秦岭隧道,该隧道全长12.26公里,中铁十八局担负出口段6134米,其中五公司承建3543米的施工任务。作为隧道掘进专业的周海英离开机关作为前期人员于99年12月进驻秦岭山脉深处开始了临建工作,这也是他正式进入一线工作的第一个工点。在东秦岭隧道施工中,周海英的身份是副指挥长兼计划科科长,主要负责单项工程定价、月底验工计价、变更索赔和成本核算及工程安全质量工作。


中铁十八局五公司大西铁路项目经理周海英(左三)在仁义河大桥现场研究施工方案

为了控制成本,周海英把每个单项工程的单价分得很细,让劳务分包的队伍找不到一点漏洞,而且他对各施工队的统计员工作要求非常严,必须每天报消耗,库存管理要精要细,盘库要及时,就在我们近日网络化管理都无法达到当天就核算出盈亏的情况下,当时的东秦岭隧道却做到了当天出盈亏数据,成本核算实实在在,成本分析做到有理有据。一个投资2.25亿元人民币的工程在项目部的严控下,实现了货币上交7000余万元,自行购买设备1200万元,利润率达到45%。

东秦岭隧道是周海英第一个接触到的大型隧道工程,他把自己的掘进专业与多年来做商务报价所积累的经验完美结合在一起,积极为项目领导出点子、谋策略,安全成功地穿越了煤系采空区和F6大断层,创造了隧道施工稳扎稳打,快速均衡生产的新水平,共同为企业打造了一个高效益的奇迹。

乌鞘岭隧道——事业的新起点

东秦岭隧道干完后,周海英来不及喘口气,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乌鞘岭隧道。乌鞘岭隧道位于兰新线兰武线海拔2800米至3600米的打柴沟和龙沟车站间,全长20.05公里,是亚洲第一长隧。中铁十八局承建6.5公里长,其中五公司担负正洞3.25公里长,总投资2.5亿的施工任务。

乌鞘岭隧道云集了国内八家局级施工单位,世界最先进的隧道施工设备在这里同台竞技,这是一场经济、技术和管理实力的大比拼,也是将来瓜分铁路市场的一场大角逐。乌鞘岭隧道每天的成峒米直达铁道部部长的办公桌前,如果说,青藏铁路挑战的是人类生理极限,那么乌鞘岭将挑战的是人类工作极限。周海英作为一个嫩将又将如何在这严峻的形势下胜出呢?

乌鞘岭隧道开建之初,周海英被任命为副经理,2003年下半年任命为项目经理。嫩肩挑重任,周海英上任之初,面对来自不同单位所组成的项目成员,尤其是大部分老同志质疑的眼光和排斥的情绪,而且施工队之间不团结不配合,互相看对方的笑话。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气馁,而是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通过调整部署、优化施工方案,尤其是对喜怒无常、变性无度的“软骨头”地质——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岩的处理方案以及斜井鸭蛋形断面下断面弧形结构造成山体自稳力下降,一挖就塌的地质灾害的解决令职工对他的能力刮目相看。

周海英为人随和,能与职工打成一片,而且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他经常和那些对他有排斥情绪的老职工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沟通,人心都是肉长的,很快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便产生了。团结就有战斗力,他们先后于2003年9月拿下了月成峒160.54米的全线最高纪录和2004年1月又拿下了月成峒187米的历史纪录,并且连续三次受到铁道部的通令嘉奖,成为全线第一个提前贯通的施工队伍。周海英也成功地打响了他管理事业的头一仗。

襄渝铁路——人性的磨砺

2005年年底开工兴建的襄渝Ⅱ线瓦房店隧道和新炼石滩隧道因自然条件、技术和管理等原因造成进度严重滞后,2007年元月份,周海英被公司领导紧急调往襄渝线,主管瓦房店隧道、新炼石滩隧道和两个中桥。


中铁十八局五公司大西铁路项目经理周海英带领技术人员在现场检查路基钻孔桩保护层的宽度和厚度

到了施工现场,周海英首先感受到的是秦巴深处山峦叠嶂、峡谷飞壑的险峻,领会到汉江“横溃豁中国,崔嵬飞汛湍”的惊险,要在这“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峡谷间开山凿路谈何容易。更何况到了项目部,周海英面对的是隧道纠偏难度大,职工人心不稳,工程资金短缺,隧道造价低,施工设备陈旧,空压机时常“罢工”,而且材料运输基本靠人工,运费奇高等一系列困难。

俗话说,困难是摆在勇者面前的纸老虎。周海英上任后,先是稳定人心,他把职工工资由原来的60%发放改为全额发放,节假日的加班工资照常发,并拿出100多万元解决了30余名职工在以前工点拖欠的工资、“五金”和自建公助金,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接下来,他通过人事调整和施工方案的重新部署,队伍还是原来的队伍,但是战斗力却大幅度提高了。2007年11月,全长3190米,土质复杂的新炼石滩隧道顺利贯通;2008年8月,全长7130米,全线第三大而且难度最大的瓦房店隧道也顺利拿下了。周海英又赢得了他人生的第二次胜利。

如今每逢说起襄渝线,周海英都显得很凝重,这是他干过的最艰难、自然环境最恶劣的一个工程,不过对他却是一次很好的磨砺。

大西铁路——管理走向成熟

大西铁路六标乔家山隧道和仁义河特大桥工程本是兄弟单位干的工程,但因工程难度较大以及外协队、地方关系复杂难以协调所以中途退出。这个“烫手的山芋”又被周海英接过去了。

2010年6月1日,周海英带着由其他单位富余人员拼凑起来的队伍来了,来到了中国煤海瑰宝——山西灵石,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拼搏。

进场后他面临怎样一种情况,用“百废待兴”来形容并不为过,首先是临建还没开始,隧道里3个外协队都很“牛”,他们态度蛮横,不服从管理。其次是征地拆迁、外围协调工作阻碍重重。再者是项目部成员由不同单位调转过来,职工之间配合不默契,还需要磨合期。工作一下陷于被动,一头是业主需要进度,另一头是公司领导天天打电话督促要安全。周海英深感肩上的担子很沉重。

然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安全、质量和进度是关乎施工企业生存的大事,来不得半点含糊。周海英先从隧道外协队入手,经过多方做工作,使他们融入到我们的管理中来,服从和配合我们的管理。

在周海英的管理生涯中“人性化”三个字重如泰山。项目部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为职工提供较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安排好职工的一日三餐,在重大的节假日期间安排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大家尽快在融合在一起,缩短大家的磨合期。只要人顺了,工作便顺了,施工自然也顺了,周海英管区范围内的工程无论是进度、安全还是质量一直都领先于其他单位。

多年来的隧道生涯已经为周海英炼就了一副“火眼金睛”,他能凭借流沙和开挖的土质辩别隧道的“性情”,再辅以“良方”“对症下药”,往往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周海英除了对隧道有研究外,如今又迷上了桥梁研究,他经常与项目总工邹家鸿在一起商讨桥梁施工方案的优化,而其大胆创新式思维往往为其他技术人员开辟新的思维模式。在他的带动下,仁义河特大桥光优化方案就节省600余万元。桩基施工增加工程量近2000余万元。

周海英常年奋战在施工一线,顾了“大家”却顾不了自己的“小家”,家中大小事情都要妻子操劳。去年10月份,在单位统一体检中,妻子查出了重大病症,去年年底连续动了两次大手术,他也是趁回机关开会的时间在妻子病床前陪了几天,项目部就因紧急事催着他回工地,他只有安排好自己的亲人照顾好妻子后忍痛离去。在工地,千头万绪的工作令他应接不暇,然而即使再忙再累,自己心里装的委屈再多,他依然会给家打个电话,轻言细语地询问妻子的状况,嘱咐她要定期化疗,不要忘记吃药,铁男儿也有柔情似水的时候。

在一个接一个的大工程里,我们看到了周海英成长成熟的轨迹,看到一个铁血男儿敢于吃苦,勇于挑重任,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扎实稳重的高大形象,那正是我们企业所需要的脊梁。

(龙艳)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