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在梓里——写在中铁八局一公司南涪铁路梓里隧道贯通之际
简介:2011年10月7日6时24分,随着一声炮响,南(川)涪(陵)铁路最后一个重点控制性高风险隧道——梓里隧道,经过中铁八局一公司参建员工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战,终于顺利贯通,为实现南涪铁路进行反铺的工期目标迈进了决定 ...
2011年10月7日6时24分,随着一声炮响,南(川)涪(陵)铁路最后一个重点控制性高风险隧道——梓里隧道,经过中铁八局一公司参建员工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战,终于顺利贯通,为实现南涪铁路进行反铺的工期目标迈进了决定性的一步。 隧道贯通的当天,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指挥部纷纷发来回电表示祝贺。在施工现场,所有参建员工的眼里都盈满了泪水,那泪水里既饱含了欣慰,也饱含了艰辛。 狭路相逢智者胜 梓里隧道是铁道部挂牌Ⅰ级风险隧道,为南涪线第一控制性工程,全长4610米,隧道洞身穿越地层有珍珠冲组、须家河组、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地形岩层为泥岩、页岩、泥灰岩、灰岩、岩溶角砾岩。隧道受两大构造体系影响,次级皱褶很发育,洞身穿过梓里背斜、梓里次级背斜、梓里向斜及次级梓里背斜与向斜,次级小褶皱发育,沿次级褶轴部附近发育2处压性断裂,影响宽度150~200米,层面倾角从250剧变为60~700,岩体破碎,岩深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中铁八局一公司承担了进口端的施工任务。 面对如此复杂的岩层,担负施工的中铁八局一公司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梓里隧道将是公司有史以来,遇到的第一个棘手工程,工程干得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公司几十年在业界和社会上树立起来的声誉。 一向不服输的参建员工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梓里隧道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狭路相逢智者胜。 工程于2008年9月19日一开工,就进入决战态势。因此,中铁八局一公司响亮提出“用心实干,坚持标准,规范管理,共建和谐,争创一流”的总体目标和“以管理为轴,以不变应万变,岩变我变,灵活多变,稳扎稳打,稳中求进”的战略战术。 针对项目实际,项目部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行政管理、财务成本、材料供应、现场协调、技术指导、安全控制、质量创优、机械保障、后勤服务、工资分配、队伍管理、征地拆迁、治安防等15个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了《技术管理细则》、《技术失误责任追究》、《创优行动保障条例》、《科技攻关课题选择原则》等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及时成了“梓里隧道施工课题科技攻关小组”,提出了“衬砌台车的设计与应用”、“地质及支护状态监控量测技术”、“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大反坡排水”、“独头掘进通风”、“快速测控技术”等关键课题。 与此同时,项目部还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破碎岩层施工预案”、“洞内出碴车辆意外事故应急预案”、“预防瓦斯爆炸实施预案”、“防洞内高压触电预案”、“ 突泥涌水应急预案”、“防止塌方应急预案”、“爆炸物品管理预案”、“质量病害防范预案”、“隧道施工安全预案”,每个预案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落实时间、资金设备保障和具体责任人。一系列施工预案和应急预案的出台实施为隧道施工起到了保护伞作用,确保了安全有序地掘进。 梓里隧道地质结构复杂,在爆破开挖前夕,运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水平钻孔等预测设备和技术,根据突水分布情况和不同的围岩类别,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由于围岩变化频繁,而开挖轮廓的成型是后序施工有效展开的关键,为此,技术人员针对不同围岩情况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和爆破参数。 Ⅲ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开挖,Ⅳ、Ⅴ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开挖后立即初期支护,及时衬砌。 隧道掘进采用台阶法微振动光面爆破。掘进眼、掏槽眼采用Φ32mm2#乳化炸药,周边眼则采用直径25的小药卷,并采用导爆索绑小药卷的空气间隔装药结构,隧道爆破采用毫秒雷管起爆系统。为减少对围岩扰动及震动控制要求,采用复式“V形”掏槽可以减少爆破震动,由此确保了围岩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梓里隧道进口反坡施工长度820米,且涌水量大,最大涌水量达到每小时2万立方米。施工时洞内渗水向工作面汇集,如不及时抽排,将会造成水体浸泡拱脚,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危及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决定采用逐级抽排,设置多级泵站接力排水(每级长度约150米),工作面积水采用引动式潜水泵抽至就近泵站或临时集水坑内,其余已施工地段隧道渗(涌)水经隧道内侧沟自然汇集到临时集水坑内祸水池内,由固定排水泵站将积水经排水管路抽排至上一级排水泵站内,如此由固定式排水泵站接力将洞内积水抽排至洞外。工作水泵站按使用一台,备用一台,检修一台配备。针对隧道涌水量大的实际,他们一共投入了30多台潜水泵用于排水,确保了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和施工顺利进行。 长大隧道施工测量是关键,为此实行两级测量,即公司主要进行导线桩的测量控制,项目主要进行现场的施工放样。配备了四台美国天宝R5800GPS进行静观测,然后采用徕卡TCA2003全站仪进行导线控制桩、边角的测量,放样则采用拓普602全站仪进行。大量先进测量设备的投入,确保了交会点向高程准确无误。 2010年10月28日,梓里隧道时口DK93+912处连续出现一个宽度超过20m,纵向长度102米的特大溶洞。由于溶洞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岩层缓倾,掌子面穿过溶洞后,施工开挖灰岩溶蚀发育,节理裂隙充填黏土以及泥质胶结盐溶角砾岩,盐溶角砾胶结及成岩作用差,围岩呈碎石角砾土状。为此,中铁八局一公司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对隧道拱腰附近的3处股状水采用PVC管进行引排,防止地下渗流对隧底盐溶角砾岩软化过快而导致钢架失稳,对已开挖段隧底采用块石硬碴填并夯实;开挖工法采用台阶法加临时横撑施工,同时按“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成环” 的原则进行施工并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等。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安全地通过了溶洞区域。 无怨无悔 辛勤奉献 凡是去过梓里隧道的人都说,梓里隧道是中铁八局一公司参建员工用智慧和汗水以及泪水打通的,此话一点都不夸张。 2008年底工程开工后,隧道掘进真可谓是顺风顺水,曾连续7个月创造成洞100米的好成绩。但是就在我们向新的纪录冲刺的时候,连续不断的不利施工的局面出现了——征地拆迁和当地群众阻工耽误工期达半年之久。 2010年10月5日,DK93+171米处突然出现一般碗粗的突水,日涌水量达10000立方米,让我们措手不及。 2010年10月28日,在DK93+912米处突然出现的特大溶洞,给中铁八局一公司参建员工无疑是迎头一棒。 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出门就遇打头风。众多不利施工的因素让他们有劲使不上。从2010年10月初到2010年11月底,一个半月才掘进60米,那几个月成洞米一直徘徊在40米左右。 这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和不利因素,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着每个参建员工的心,但却无法击垮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意志。 危急时刻,中铁八局集团公司领导曹义、杨峰、徐敦美,一公司领导贺开伟、王小平及南涪指挥部领导等都赶到施工现场,认真调查研究,指导施工。 分管南涪片区的公司副总经理冉兵,自工程开工,就将床铺搬到隧道口,除了要管南涪其他项目外,把重点全放在了梓里隧道。有时睡到半夜醒来,也要起床到隧道内查一番才能安心入睡。特别是在治理溶洞施工期间,他曾连续完10多天没睡过圄囵觉,一有空就往施工现场跑。在南涪铁路建设工地上,职工们都说:“冉总是我们工地上的主心骨,有他在,我们干什么心里都有底。” 梓里隧道项目主要负责人、项目书记夏先红,才37岁的人,头发已白了一半。他曾任过两个项目的经理,对项目管理很是在行。因此,他既要管党务、后勤,还得管工程方面的事。自工程开工后,除到公司开会必须回重庆外,就没有回过重庆的家,每天成天奔忙在工地上,一会到掌子面,一会又到搅拌房。队伍刚上场时,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很多职工都忘了给家里打电话,不少职工家属都不理解,为此,夏先红就分别给这些家属打电话解释并问候,使他们清除了误会。 共产党员樊平,被工友誉为“工程安全守护神。”他在梓里隧道工地上是领工员,在工作中不但不折不扣完成工作任务,而且还善于观察。去年9月12日,当隧道进到DK93+910米处,出现前沿性坍塌,樊平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并汇报给项目领导,避免了更大的坍塌。今年8月10日,樊平像往常一样在掌子面巡查,突然发现围岩变化异常,并有前沿性坍塌症状,他顾不得多想,让工友们及时撤出掌子面后,将情况报告给项目部,经工程技术人员处理,避免了更大的险情出现。 铁军出马决战梓里,历经艰辛无怨无悔,辛勤奉献捷报频传。中铁八局一公司的将士们正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向新的里程发起冲刺。我们深信,在梓里隧道,还会取得更好更大的成绩。 (张越秋 谢全恒)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