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企业动态 建筑设计企业 查看内容

为职工搭建心灵的桥梁——中铁十六局二公司党委暖心工程侧记

2011-10-11 08:52|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67| 评论: 0

简介:多少成功者的实践都表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上下同欲者,胜!”。难怪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经由改变人类心智的内在态度,进而可以改变其生命的外在境遇。”中铁十 ...
多少成功者的实践都表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上下同欲者,胜!”。难怪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就是经由改变人类心智的内在态度,进而可以改变其生命的外在境遇。”中铁十六局二公司为员工就设置了一套完整的、长期的、系统的服务员工心理的福利项目——那就是搭建起通往心灵的桥梁。在打开员工心灵的同时,为他们消除困扰,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使每个员工具备改变自己工作和生活境遇的能力。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顺职工怨气,疏通心。
为职工做好心理福利,搭建一个通往无怨的桥梁,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理顺职工的心理情绪。情绪好,人就会轻松愉快;情绪不好,人心理不畅,生闷气,工作肯定没有热情。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帮助员工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方法为:群众反映与个人建议——组织调查与分题研究——宣传教育与文化传播—— 针对性培训与心理治疗——再调查研究与现场反馈。(如图所示)由于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许多问题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所以,这样的循环也是长期的,不断发展的,内容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但形式是相对长期固定的。
比如,企业在改革之初,有一批老同志不太适应企业的发展,初劝退居二线,从当时看,这些人的工资收入是较高的,他们也是满意的。但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场物价的变动,企业工资的上浮,二线的老同志心中有怨了,他们找到公司领导,要求与在一线的同级别人同等待遇。经过党委领导的耐心劝说,分别对待在岗与不在岗的区别,体现多劳多得的政策,一些老同志接受了。后来随着市场集团化的竞争,一些分公司又出现了职工上岗荒,上不了岗,收入大减,生活标准降低,多数同志认为,企业是员工的企业,员工无岗还叫什么企业,找到公司来要求上岗,党委决定在全公司范围给予协调。再后来,分公司走不出去的人员工资成了问题,留守职工认为,我们走不出去不完全是我们的责任,是企业安排有这样的留守,但我们的工资没有来源,心中不解,公司就连续三年每半年拿出180多万元来补贴,每年补贴300多万元。看上去内容在变,但顺职工气的方式没有变,只要职工有怨气,通过调查研究,该给予解决的一定要解决,不应该解决的也要说明理由,讲清道理,不能让员工心中有气。为此,企业两年前就专门设立了领导每周接待群众日,安排了专门的领导现场办公,专人接待,当职工提出问题时,涉及到哪个部门,由哪个门现场解答,择日督办。由于理顺了职工的怨气,疏通了职工的心理障碍,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解职工忧愁,聚人心。
为职工做好心理福利,搭建一个通往快乐的桥梁,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为职工解愁。当职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能只说在嘴上,而要实实在在做在行动上,而且越快越好,为职工解忧愁,办实事,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虽然这些事在党委看来那都是小事,但每一件小事在职工本人看来那都是大事,这些小事办不好,就会影响到企业的良性发展,如果把小事办好了,就会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比如,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越来越难,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自然企业职工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建筑企业职工多年来哪里有任务到哪里干,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到处流动,条件十分艰苦,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企业,可是到了他们中年的时候,他们的子女却为找不到一份职业而发愁。职工们纷纷找到党委要求为儿女就业出招。其实,大学生就业找人才市场早已是这些年的思路了,可是,他们找了,不是找不到,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单位,总之,是在无奈的情况下才向企业提出要求,他们的父母都在这个单位工作,家中的孩子问题不解决,一家人心中都怀着忧伤。党委经过反复研究,考虑到企业每年也要从各大学对口招收一些学员来企业充实用工队伍,我们企业职工子女愿意到我们的企业来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继续为企业发展贡献他们的力量有什么不好?起初,党委成员中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子女到企业来不好管,条件多,要求多,关系多,不如不要。可也有同志认为,我们的职工子女由于受父辈影响,他们从小就知道这个企业的性质,知道这个企业的艰难,现在到企业来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他们不会到企业后因受不了艰苦的环境而退缩;同时,他们的父辈都在同一企业,他们如果做不好工作就等于给他们的父辈丢人,这样一来,不是企业的管理者不乐意,就恐怕是他们的父辈都不会同意。所以,职工子女到企业来,不仅有企业的管理,同时还有他们父辈的协助管理,应该说,利大于弊。
经过多方发表意见,多次讨论,充分论证,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在职工子女中通过社会人才中心考试,择优招收大学毕业后未能就业的优秀青年,四年来,共招收职工子女130多名,不但填补了企业的用人短缺,也为企业填充了一股新的力量,呈现出子女要为父辈争气,父辈要为子女做榜样的新气象。从而凝聚了人心,为企业上下团结同心创造了条件。
三、破市场难题,安民心。
为职工做好心理福利,搭建一个通往充满希望的桥梁,还要有一个很重要目标,那就是无论社会风云怎样突变,都要让职工看到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发展充满希望,企业员工才会安心,如果一个企业近日的发展总让职工心理感觉岌岌可危,民心就会散,人心就会乱,志气就会消,战斗力就会减。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如何让职工看到企业近日的希望,首先,企业要有干不完的工程任务,这样,职工才不会担心下岗。一线职工只有岗位,他们才会安心。
面对这一问题,企业想了太多的办法。时间进入2011年,中国铁路建筑施工企业因为铁道部主要领导的变故,铁路建设速度放缓,进而时停时建,这为主要以铁路发展而生成的中国铁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样的困难,企业领导及时调整战略:依托铁路,但不能完全依靠铁路。走下铁路,走入矿山、房建、公路、煤炭、水利……走入更加广阔的天地。这只是一个战略的调整,但正是这个战略思想使企业原本都在等待着的人们立即行动起来,进入新的市场,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通过努力,快速适应,截止10月,他们承揽到公路、房建、桥梁等工程投资20亿元。跟踪新的项目约20亿元。这不但让当年职工上岗有了保证,还为企业开辟更大的市场空间找到了突破。在企业本身处于严冬,人人感到危机时,这个新的发展思路让企业员工又一次看到了企业未来的光明前景。于是,职工们又人人振奋精神,打起背包奔赴新的工区。
企业把每一条新的信息都及时公布在企业网上,企业每天的发展与变化大家都能通过公司网站得到及时了解。这不让职工感受到力量,还能让职工在了解信息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中铁十六局二公司通过为企业搭建心灵的桥梁,安定了人心,凝聚了人心,使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更加稳步与充满朝气。(信息来源:中华铁道网)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