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四局二公司邯黄铁路项目部:依托精细管理挖潜增效
简介:今年以来,随着国家紧缩银根、减缓建设速度等调控政策的出台,建筑企业面临着施工任务难揽、资金周转困难等巨大压力。如何在逆境中寻求发展生机,中铁十四局二公司邯黄铁路项目部以推行精细化管理为手段,通过建立学 ...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紧缩银根、减缓建设速度等调控政策的出台,建筑企业面临着施工任务难揽、资金周转困难等巨大压力。如何在逆境中寻求发展生机,中铁十四局二公司邯黄铁路项目部以推行精细化管理为手段,通过建立学习长效机制、加大技术革新、转变管理思路等举措,使施工生产逆势而上,走出了一条挖潜增效之路。 建立学习机制 营造创新氛围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市场竞争的不变法则。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在任何环境下求得生存。”二公司副总经理、邯黄铁路项目经理梁金宝说道。为使项目平稳渡过铁路市场的“寒冰期”,他们从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入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创新机制,常态现场学习观摩制度在项目部应运而生。 邯(郸)至黄(骅)铁路是国家铁矿石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中铁十四局二公司担负的工程任务,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境内,正线全长73.06公里,总投资近10亿元。线路跨越京九铁路、青银和大广高速公路,施工中路基、涵洞、桥梁、车站、房建等工程全都具备,工程量大,任务繁重。尤其是软土地基、槽型梁和现浇悬灌连续梁施工,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项目部制定了“样板引路”的学习机制,每个分项工程大面积开工前都要先找个施工规范、质量优良的样板“基地”,然后组织各架子队队长和技术员到现场观摩学习,交流体会,以先进为榜样,见落后就督促,在学习中提高技术规范,保证工程施工的高质量标准。 同时,项目部还引进学习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有特殊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2011年初,架子一队在DK96+567.8涵洞施工中采用了内置燃炉、外敷保温层的施工措施,浇筑出的混凝土外观、质量较好,项目部除了组织现场观摩外,还分别给予一架子队长王永辉、技术主管张立强各 1000元的奖励。进一步激发了项目部员工学习攻关的工作热情。 除了内部交流、现场观摩、业校授课外,项目部还采取“走出去”的学习方式,不断取经。2011年3月,项目部组织了全线的技术员到邻标工地参观学习墩身施工,虚心请教施工的处理细节。并在项目部开展“墩身外观质量月”活动,每旬进行一次现场墩身外观质量评比,对本旬中墩身外观控制较好的架子队技术和振捣人员进行奖励,全面提升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受到总监办的好评。 产品是最好的名片,目前十四局二公司项目部在质量、进度、安全工作等方面一路领先,是全线第一家完成施组许可、第一家完成悬灌梁合拢、第一家完成路基施工关键工序改良的单位。 加大技术革新 提高挖潜增效 一个科学的设想,一项技术创新,一个非同寻常的创意,都可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当前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成本负担重和效益空间下滑的市场环境下,邯黄铁路项目部从科技创新入手,向技术革新要效益、向优化方案要效益。 在6个跨路悬灌梁施工防护方案中,原先的设计方案是在公路上搭设防护棚,需要办理跨路占道手续,封闭部分车道,缴纳占道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过项目部技术小组反复研究后,优化为在悬灌梁底部搭设防落平台,既安全又不需要缴纳占道费和手续费,同时也节省了搭设防护棚的费用。经过多方联系和做工作,取得了当地公路部门和业主、总监办的同意。此项方案节省成本约167.6万元。 在填筑基床表层和过渡段材料的级配碎石施工中,当地的片石资源量少,需要从邢台市太子井、马鞍山等石料场购入,运距远,价格高。但当地砾石资源丰富,项目部技术小组通过研究施工规范,采用砾石代替片石,经破碎筛选,并多次试验,也能达到级配碎石的要求。方案经总监办和业主同意后,立即在全管段推行。此优化方案为项目部节约成本约520多万元。 同时,项目部还在施工一线开展比节约钢筋、节省用电、杜绝返工、一次成优的劳动竞赛活动,降耗节能、挖潜增效,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开展艰苦奋斗 倡导厉行节约 “创效之路一是开源、二是节流,针对目前的大环境,我们在开源上创效的途径有限,只能下大力气从节流上降本增效。”项目部党委书记夏为民意识到,只有转变管理思路,形成全员的紧迫意识、大局意识,提高信心,才能冲破目前建设市场低靡的困境。 苦练内功,加强精细化管理力度。项目部党委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艰苦奋斗过紧日子”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宣传栏、主题宣讲等形式,使广大员工对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使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意识和作风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凝聚了同舟共济克难关的士气。 合理配置、优化整合资源,将原来的7个架子队调整合并为4个架子队,退租3个架子队驻地,充分利用现有拌和站作为队部驻地,每月可减少房租费、办公费、生活设施等费用开支近15万元;精减人员53人,退租7辆管理用车,按半年计算可减少人员工资和各项管理费近200万元。 严格办公、接待、差旅、车辆等各项管理经费的控制,制定了压缩开支的具体措施。项目部领导以身作则,出差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不坐头等舱(飞机)、商务座(高铁、动车),住宿不住三星级以上酒店。结合“创先争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工地菜园”等活动,激励广大员工事事讲节约、处处比贡献、人人争先进的工作氛围。(信息来源:中华铁道网)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