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成渝客专打造职工成才“快车道”
简介: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成渝客专项目部始终坚持以“导师带徒”推进企业人才战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培养出众多岗位技术能手,努力成就一批“名师”、“高徒”,打造出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自今 ...
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成渝客专项目部始终坚持以“导师带徒”推进企业人才战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培养出众多岗位技术能手,努力成就一批“名师”、“高徒”,打造出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自今年3月下旬开始深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以来,紧紧围绕“热爱企业、立足岗位、少走弯路、早日成才”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青年员工队伍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收效明显。 活动开展伊始,项目部专门成立“导师带徒”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相关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具体安排布置,定期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指导,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确保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要想“导师带徒”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要确保导师的品德素质高,业务水平硬。以先帮后,以师促徒,充分发挥导师的模范作用,充分挖掘导师的育人潜质,充分鼓励导师的奉献精神。成渝客专项目部首先通过民主评议,精心挑选出一批符合导师当选条件的优秀力量,然后依据各部室和各工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大中专毕业生的切实需求,有针对性的结成“师徒对子”,努力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做到不盲目、不武断。为带出有效成果,打下结实的师资基础。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有效规范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确保青工培训效果,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请技术人员、资深技师担任授课教师,针对不同工种的重点、难点及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开展理论知识、现场操作等授课活动,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融合,提高青年力量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几个月的实践证明,成渝客专项目部“导师带徒”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青年力量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经过六个月的锤炼,青年力量不仅从导师的耐心指导中汲取养分,而且从导师的日常言行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不仅从书本中吸取有益的知识,而且虚心向周围经验丰富的其他同志请教。通过学习,青年力量的综合素质明显获得提高,能够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利弊,扎实狠干,与同事间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团结共进。 二是师徒的工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一线施工现场涉及工作内容多,征地拆迁、施工队伍管理、技术问题解决、安全管控、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等等。这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处理与解决。青年力量在师傅的指导与帮助下,认真学习、用心探索,逐步具备了处理一定局面的工作能力,敢于扛事,能够扛事,遇事不慌张,能够依据当时情况需要,做出正确的处理。施工现场经常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在帮助徒弟处理问题的同时,师傅也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在帮中学,在学中带,师徒和谐共进。 三是青年力量的主动工作意识显著增强。初来时,由于对工作内容不熟悉,对实际情况不清楚,青年力量还不能很好地融入队伍,经常是需要接受具体的指令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通过师傅有力得传、帮、带,鼓励他们要敢想敢干,从最简单的做起,把最简单的先做好,循序渐进。青年力量逐步地掌握了技术要领,工作意识显著增强,变被动为主动,由原来的不会干、不敢干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干、抢着干,形成了浓郁的积极拼搏的工作氛围。 经过六个月的不懈努力,“导师带徒”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要清楚地看到有些师徒对子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是师傅对自身肯定不够,对导师作用理解不深刻。工作经验的积累与工作能力的提高既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同时也离不开师傅的指导与帮助。不能放手不管更不能放任自流,那种认为让他们自身摸爬滚打去锻炼的思想是不负责任的。二是细节考虑不足。“导师带徒”活动整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一些细节问题考虑不够充分,执行得不够有力。甚至因为一些细节的疏忽,影响了整体工作的推进。 这些都是需要在活动的继续开展中加以处理与解决的。 中铁十八局集团四公司成渝客专项目部“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队伍的战斗力,又为企业的发展锤炼了后备力量。在以后的继续开展中要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争创出更好的成绩。(信息来源:中华铁道网)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