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使命 一腔真情——记中国建筑创先争优“十百千工程”“四优”共产党员刘凤羽
简介:刘凤羽,中建二局三公司成都分公司机电部经理、西南城一期项目经理。 2008年底,作为中建二局第一批援建人员,刘凤羽参与了北京对口援建什邡的建设任务,担任北京对口援建什邡禾丰中学、禾丰卫生院、陈家观小学、 ...
刘凤羽,中建二局三公司成都分公司机电部经理、西南城一期项目经理。 2008年底,作为中建二局第一批援建人员,刘凤羽参与了北京对口援建什邡的建设任务,担任北京对口援建什邡禾丰中学、禾丰卫生院、陈家观小学、马井廉租房等8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及机电经理。在两年的援建时间里,他抓住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深入一线身先士卒,克服了工地分散(最远的相距十多公里)、远离总部、管理人员不足的困难,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全部援建工作,在其主抓的8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被评为四川德阳市最高建筑奖项“旌湖杯”。北京前线指挥部主管领导在视察项目时,称赞他主抓的项目体现了“北京速度,奥运精神”。 认真谋划 加速推进 按照中央提出的“三年援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他积极参与北京援建什邡总体规划的调整,明确了“两年基本完成”的工作目标,他与分公司领导一起,逐个项目研究在2010年“5.12”前完成援建任务的具体目标进度和工作责任制,统一了对援建工作的认识和工作目标,并以分公司和项目部名义下发各个项目落实,使援建工作进入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他积极参与项目规划设计论证,加强项目进度的调度,坚持每半月调度一次,并组织制作了项目进展情况的展板,直观展示和掌握援建八个项目施工的动态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施工进场、工程队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强项目资金的调度,积极与分公司财务部门协调确保了各项目资金的需要。 为加强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他组织了多次以加强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专题会议,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下发到各项目管理人员手中贯彻。同时,组织项目质检部门和各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施工质量安全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评比,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在他负责的八个项目中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为高质量地完成援建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克服困难 以情感人 公司承接北京援建什邡灾后重建11个项目,都是医院、学校、廉租房等基础设施的民生项目,是震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其中灾民的住房问题是重中之重。作为第一批进入灾区援建人员,看到灾区满目疮痍,许多人住在帐篷里,他倍感援建任务责任重大。在马井廉租房项目开工时,工地所处位置原为当地的坟场,总计有179座坟墓。最初阶段,当地群众对工程的抵触情绪极为强烈,老祖宗的墓地不愿迁动,也是情理之中。因此,场平工作迟迟不能进行。作为项目经理,刘凤羽同志心急如焚,只能亲自上门,挨家挨户去沟通,去说服。当时,白天负责其它工地的施工,晚上就一家一家去跑,经常是一套工作服,一双脏皮鞋,满身的尘土,一穿就是数天,来不及更换衣服。就这样不厌其烦地走进群众家中,一遍不行就跑两遍,一天不行就天天跑,十几天下来,179座坟墓终于全部迁完,顺利地解决了村民迁坟的难题。工程正式开工之后,当地群众已经将刘凤羽当成了他们的亲人,对项目部的工作极为配合。没来得及搭设临建,项目部就临时租住在村民家里,村民也主动来到工地打工,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确保了援建项目的顺利开工。 忘我工作 愧对妻儿 “五加二”“白加黑”的援建工作作风是刘凤羽及其团队在援建工作真实的写照。项目部人员少、任务重,白天他扑在现场工作,晚上还要经常工作到深夜,更不要说休息日了。2009年国庆节,刘凤羽的妻子特意带着儿子来到什邡,希望一家人在一起过个节。探亲的日子里,儿子每天都在问:“我们来找爸爸的,怎么看不见爸爸呢?”是啊,刘凤羽每天天不亮就要奔向工地,等8个工地全部检查一遍,处理完该处理的工作后,回去就已经是凌晨了,此时的儿子也早已进入梦乡了。好不容易挤出半天时间,刘凤羽说好带他们母子去德阳逛一逛,刚上路就接到通知说援建指挥部要检查工地,刚出发的他二话没说马上掉头返回了现场。 由于在援建过程中的优异表现, 2009年7月1日,他被特批火线入党,;2010年被评为公司级“优秀共产党员”;同年,被中共北京市委评为“北京市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他被北京市授予援建先进个人,四川省援建优秀项目经理,他领导的项目团队被德阳团市委授予 “优秀青年突击队”称号。 (吴兰军 史绪博)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