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企业动态 建筑设计企业 查看内容

守护——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北京地铁昌平线供电维保工程侧记

2011-8-16 08:41|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58| 评论: 0

简介:乘坐北京地铁昌平线穿梭城市,两边的高楼飞驰而过,舒适快捷令人惬意,你是否能想到高架站下的变电所里,20多位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值守人员默默工作、护航地铁呢? 说起地铁维保,也许你会觉简单,不就是日常维保吗 ...
乘坐北京地铁昌平线穿梭城市,两边的高楼飞驰而过,舒适快捷令人惬意,你是否能想到高架站下的变电所里,20多位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值守人员默默工作、护航地铁呢?
说起地铁维保,也许你会觉简单,不就是日常维保吗?当我们走进北京地铁昌平线变配电所,直面坚守机房的工作人员,我们肃然起敬、为之动容,这看似简单的工作,有看不到的付出,触摸不到的震撼。
张龙龙,年轻腼腆的“八零后”,做维保一年多了。每天除过午餐和晚餐能见到来送饭的同事,难得与人接触,话语越来越少。见到我们,他显得非常高兴,却有些拘谨,直直的站着、欢迎我们走进他一个人的战斗基地——沙河站变电所机房。首先映入眼帘——40多面机柜整体排列,犹如正待检阅的军队;一间不足10平米的狭小材料房,是他的宿舍兼办公室;一张简单的架子床,木桌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他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窗口。谈到每天的工作,张龙龙的话语多了起来,凌晨4点许供电,就要做好第一次检查,然后每隔2小时巡查机柜的运行状态,记录18块蓄电池单体电压,晚上11点断电后结束工作。指着一个机柜上的红灯,张龙龙难掩喜悦,我们维保以来,从没出现一起影响行车的故障,这红灯表示接触轨供电良好,看它亮着,我就安心!
生命科学园站,去年为庆祝首次送电成功的对联渐渐褪色,但是中铁人为首都地铁做贡献的心却更加赤诚。师傅赵英杰带着徒弟罗永坚守于此,每天重复 10遍以上的工作,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厌烦,机柜上闪烁的指示灯是他们欣赏的“风景线”,嗡嗡的设备运行声是他们倾听的“交响曲”。师徒俩爬在桌子上记录近日巡查的情况,《巡查检查记录》、《防火巡查》、《蓄电池电压测量记录》、《运行日志》,一本本都写得认真而详细。临走时,赵英杰追了出来,拿着一本出入人员登记册让我们签字,呵呵的笑着:“在北京施工,要更加细法,可不能马虎啊。”
生命科学园与西二旗区间内的区间变配电所,周边是乡村荒郊,最近的餐厅也要蹬30分钟的自行车,杨存芳和李东伟就在这里值班。作为维保工程的临时负责人,杨存芳驻守在这个最艰苦的地方,14个变配电所的工作安排,20多个人员的日常生活,以及与供电公司的业务联系,零碎繁杂、事无巨细,他都要放在心上,安排妥当。在这里,机房里严禁开火做饭,他们就到临近的村口餐馆解决两顿饭,饮用水是从项目部拉来的桶装水,洗漱只能拿脸盆到附近的一家企业打水凑活。白天树上的知了,夜晚地里的蛐蛐,虫鸣变换着告知他们又一天的到来。床头墙上,张贴着项目部4月底下发的《关于对变电所进行综合检查的通知》,考核虽已结束、但标准从未改变。杨存芳说,一旦设备参数异常或者远动装置失灵,他们要第一时间顶上去,决不能影响行车!
说起这些坚守的职工,项目经理韩成很是动情,维保职工肩挑两副担子。一副担子是安全,他们默默坚持、踏实工作,高超的供电技能化成值守时的“润物无声”,为地铁保驾护航;另一副担子是市场,他们虽然身处值班岗位,但是心里装着企业大事,要在北京市场站稳脚跟,可不能丢人啊,要打出企业的牌子啊。(信息来源:中华铁道网)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