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企业动态 建筑设计企业 查看内容

谱写在辽西大地的青春之歌——写在锦赤铁路SD-03标鹰窝山隧道贯通之际

2011-8-15 08:28|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50| 评论: 0

简介:7月26日上午10时8分,随着一声隆隆的炮响,历时867天日夜奋战的鹰窝山隧道胜利贯通,标志着锦赤铁路的四大控制重点工程之一提前贯通。 工地顿时响起职工的欢呼声,喜庆的鞭炮在辽西上空飘荡,十四局青年突击队的 ...
7月26日上午10时8分,随着一声隆隆的炮响,历时867天日夜奋战的鹰窝山隧道胜利贯通,标志着锦赤铁路的四大控制重点工程之一提前贯通。
工地顿时响起职工的欢呼声,喜庆的鞭炮在辽西上空飘荡,十四局青年突击队的猎猎大旗迎风飞舞。
项目经理管振祥露出会心的微笑,两年多来,为了这一天,他和他的青年团队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血汗,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成绩。
此情此景,让他们思绪万千、激动不已;此时此刻,让他们百感交集,喜极而泣!
英雄的十四局三公司建设者们清晰记得发生在这块热土上的一幕幕,好像就在近日……
立下青春的誓言:开工伊始,项目部及时举行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全体队员在鲜艳的队旗下立下铿锵誓言:建功鹰窝山隧道,奉献锦赤铁路!
2009年的初春,东北辽西大地还是滴水成冰的季节,猎猎北风吹在脸上犹如刀割一般。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报道:黄河,总工,32岁;吕超,施技部长,26岁;蒋友峰:安全长,25岁;陈德玺,质检科长,26岁……还有刚刚走出校门的8名“学生娃”当技术员。
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面临着将是一次怎样的挑战与考验,付出的将是怎样的艰辛与努力!
这项工程来之不易,也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认识”十四局三公司的关键之作。新建锦州至赤峰铁路位于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线路自锦州市西港口站(新建)起,经葫芦岛市、朝阳市、赤峰市,全长282.249公里。
其中,SD-03标的鹰窝山隧道长5920m,投资1.5亿元。是新建锦州至赤峰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为单线隧道,围岩级别一半以上是Ⅴ级,最大埋深仅89m,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这在三公司隧道施工历史上也尚属首次,而切切实实摆在面前的难题更是施工人员短缺,时间紧,任务重。管振祥,作为这群孩子的“首领”,陷入深深地思考:在公司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怎样用好手中的“兵”,培养出一群“将”,逼出一批“才”,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
项目领导班子很快达成共识:珍惜难得的机遇,“啃”下这块硬骨头,要首先做好“人才”的文章:充分挖掘青年人的潜能,发挥青年人的特长,搭建成长平台,开展“传帮带”,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创造出“不想学习也得学习,不想成长也要成长,不能吃苦也得吃苦的”工作环境。
项目部规定一、三、五举办隧道施工技术培训班,二、四、六学习安全知识,每月考试一次,对于成绩90分以上的发奖金,带红花,大力表扬,对没有及格的要会上点名批评。在第一个月的考试中,项目部6名技术员得奖金;第二个月15名得奖金;第三个月,全部参加考试人员都在90分以上!
项目部利用年轻人自尊心强,追求上进,不甘落后的特点,加快培养力度,利用晚上的时间手把手的教,一带一的传。
项目部“因才定岗”,为每名青年员工都准备了一个“积分卡”,每周的工程例会上,进行逐一点评,一个月汇总一次,把三个月工作的“晴雨表”作为定岗的重要依据。
2009年新学员侯军一直在斜井负责技术,组织并管理现场人员。三个月下来,他的组织能力得到“特优”。管振祥同志多次找侯军谈话,帮他制定职业规划,并且语重心长地说:“现场管理是你的强项,专门负责技术方案是你的弱项,可以向工区长方面发展,但也要加强技术的学习……”侯军认真听取领导的意见,找准发展方向,认识自身不足之处。
项目部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新学员基本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且掌握本岗位的“精髓”。王洪亮、张建伟、王力……一大批学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担当着举足轻重要作用。
“我有个不请之情……”吕超看着我,“别宣传我们的技术员啊,他们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我怕被调走了”。
“项目部每搞一次活动,我们心里都温暖好一阵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更好地感受到这个团队的活力。青年突击队的授旗仪式举办得很及时,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每次回想起来,还是非常激动的”!张月蕊深有感触地说。
谈起2009年6月份的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这些年轻人都有太多的话想说。
“当从领导手里接过这面鲜红的旗帜,感觉到我们这几十个人就是一个团队,要拧成了一股绳,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用力憋足劲!”吕超这样说。
项目总工黄河说:“在我们举手宣誓‘建功鹰窝山隧道,奉献锦赤铁路’的那一刻,我就下了决心,要带领十几个技术人员打个漂亮战,不论有多少艰难险阻!”
谱写青春的华章:5920米的长大隧道,面临一半以上的Ⅴ级围岩,针对零下32摄氏度的极端低温,这支青年的团队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
青春不需要豪言壮语,只要有敢于担当的魄力和坚持不懈的耐力;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视企为家的主人翁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没想到这个年青团队的力量会如此惊人,不得了,了不得!”管振祥自豪地说,“只要有了激情,有了责任感,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看看他们的风采吧”。
“为了摸索冬季低温下砼施工,我们首先走访了朝阳市气象局,查询了近几年冬季最低温情况,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多次召开论证会,在充分借鉴青藏铁路低温砼施工法后,入模温度仍达不到要求,于是我们改弦易辙,反复做试验,开辟新途径,探索新路子”。贾克宝娓娓而谈。
从砂石料的安放位置,到砼的搅拌,再到砼的入模,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室内反复“模拟试验”,室外多次“跟踪测温”,把各种意外和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充分考虑进去。
贾克宝谈起首创冬季砼“五步加热法”,眼光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第一步,给砂石料盖“房子”,屋内安装暖气,提升砂石料温度;第二步,给拌合机盖“房子”,留出上砂石料的“窗口”,在“房子”里安装四个大“火炉”,进一步给混凝土原材料加温;第三步,给拌合用水加温到70度,在搅拌过程中采用二次投料法;第四步,对混凝土灌车改装,增加“加热线圈”,罐车外身“穿”帆布服,相当于裹上了“电热毯”;第五步,洞内衬砌台车上安装矿灯,提高模板“体温”。
在2009年、2010年两个冬季,试验室人员饱尝了东北大地的“寒冷与严酷”,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打每方砼,试验室人员都不离“左右”,像守护神一样时刻观这察着砼的“体温变化”,他们的手冻僵了,脸冻紫了,浑身冻木了,但是看着砼在10度以上的温度顺利“入模”的那一刻,心里却暖暖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之间的衔接要做到天衣无缝,才能全程保护得砼“热乎乎”!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最难得的一种精神就是坚持!”黄河深有体会的说。谈起下穿锦赤公路的隧道施工,他有些激动。
今年四月份,鹰窝山隧道在建平镇东台村西南侧150米处,下穿锦赤公路,从地表的“公路”到地下的“围岩”都有很大的挑战性。
此段公路坡度陡,弯度大,属于交通事故多发地段,每天公路上通过100吨以上的重型货车辆100多辆,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翻车事故,对围岩扰动性很大。下穿隧道多为强风化花岗岩,岩体破碎,洞顶8米以上为砂砾层,自稳性差,属于富水区,埋深仅有20米。
为了确保公路行车安全和地下隧道顺利“穿越”,项目部再次成立科技攻关小组,现场反复考察,提出变更方案,报公司、业主进行审批。
4月份,项目部成立了由公司总工程师栾昌信、业主代表及石家庄铁道学院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进行多方论证,比选,最后确定施工方案。
在施工中,管振祥亲力亲为,带领技术人勤思考,多动脑,反复研究,打破了传统的施工法,经过几十次试验,发明了膜袋注浆法,可以使浆液扩散到预定的范围内,起到更好的固结止水的作用,大大节约了成本。
而在隧道下穿村庄过程中遇到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多的是对村民关心爱护和保证工作,这里面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任何一项都做不好,都会影响到施工的正常进行。
为了不扰民,项目部调整爆破时间;为了村民的安全,采取预裂爆发,减少对地表的震动;为了保证村民用水,采取稳步注浆……
在地下穿越的一个多月里,项目部派专用车箱给村民无偿送水。每次放炮提前通知村民,做到心里有准备,避免受到惊吓,项目成立“服务村民小分队”,每天对村民的房子进行“体检”,对发现裂痕的房屋进行量测,避免对村民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凝聚青春的力量:“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连心”。他们紧紧抱成一团,互相关爱,互相给力,共克时艰!
“这个集体是一堆干柴,而管振祥就是火把”,套用《亮剑》里的话来形容这个项目部,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只有把有限的个人力量凝聚到无限的团队中,才能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
管振祥 “首创”的 “四步工作法”功效显著,力大无穷。
“授渔式”工作法。“项目上给予我很多东西”,吕超略显得意的说。“特别是在学习知识上,技术管理上,外部协调上……项目对我们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哪怕是刚参加工作一年的,都能在岗位上独当一面,至少能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以后走到哪个项目都是一把好手,用到哪里都是一块好钢”。
“树榜样”工作法。候军、杜令文成为项目部的“铁杆先进”,每周二工程例会上,他们管理的工区都是领先的。项目领导把“红包”递到手里,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大家看在心里,都非常羡慕,把他们树为榜样和目标,形成人人工作努力,努力工作光荣的良好氛围。
“带头式”工作法。一线人员长年处在潮湿、阴暗、浑浊的隧道里施工,围岩差,条件苦,风险高。然而,这里到处都有技术人员身先士卒的影子。“我们是技术员也是操作手,在指导技术的时候,碰到什么活干什么活,经常同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奋战,就是为了给工人起个带头作用。”吕超说,“我们曾经算过一笔账,技术人员扛铁锹,清围岩所创造的价值要远远低于所得的工资待遇,然而,干这个活本身给工人带来的影响示范作用和凝聚力量却是巨大的”。
两年多来,一线的风枪工、混凝土喷射工生病或者临时有事的时候,技术员都能顶上去。吕超、蒋友峰、候军、王洪亮……隧道施工各个环节施工的“技术活”都干得得心应手,他们个个是“多面手”,更是不可多得的“隧道小专家”。
“关爱式”工作法。项目部施工忙,一个“萝卜”两个“坑”,甚至几个坑,年轻职工的婚期一推再推,领导看着他们的“个人大事”也非常着急。2010年5月份,项目部在百忙之中,精心策划了一场集体婚礼。5对新人带着各级领导的祝福走进婚姻的殿堂。全体职工忙着备酒席、迎佳宾,就像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办喜事一样,俨然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越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能显示出我们的凝聚力;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大家越是争着冲向前,心里特别温暖”。任鹏举微笑着说。
去年冬天特别冷。室外零下30多度,室内通着料仓暖气20多度,里外温差50多度。很多技术员感冒发烧,但都坚守在工地上,没有一个人退下阵来。项目部多次到镇上请医生来工地看病,正规医院都没空登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工地值班人员多方打听,经过当要村民的介绍,从村庄里请来一名大夫为其看病,硬是这么一名村里的大夫把好几个技术员的病给治好了。说话间,黄河的眼睛湿润了,“我们都是铁军,长的是铁骨头,干的是铁人干的活”。
“在隧道值完班,看见床哪里都不想去,一年没穿过布鞋和皮鞋,穿了七八双雨靴,特别累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蒋友峰身为安全长,似乎压力更大。
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项目部渐渐发展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回家一次来回要五天,工作也太忙,所以一年回去一次”,我惊异地看着张月芯,问道: “不想家吗?”她微笑着说:“不想,项目部已经成为我们的家了,每次去外面办事,一到天晚了就着急回来,就像盼着归家的孩子一样”。
项目经理管振祥负责两个项目,日夜奔波,困难多,压力大。他曾经说:“每当在外面受委屈和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到项目好好睡上一觉就好了”。也许,这支团队的力量不仅能战无不胜,更能给人慰藉,给人温暖!
截止到隧道贯通之际,项目部5个女孩都“待自闺中”,3个“名花无主”,最大的都27岁了。去年,白玉英与杨统领在同一个项目确定恋爱关系,双方父母再三催促办婚事,两人一推再推,本打算隧道贯通举办婚礼。没想到杨统领接到公司调令,被派到瓦其项目,两人从“一桌之恋”一下子发展到“跨国之恋”。然而,为了工作,为了这个集体,他们都毫无怨言。任何个人的困难都要服从这个集体,都要以施工生产为重,这是大家的共识。
焕发青春的光芒:因为年轻,所以无敌;因为奉献,所以快乐。他们有的刚毕业一两年,有的刚走出校门,然而,他们却成长为业务尖子,行业能手。在这里,他们绽放出青春光芒,异样的精彩!
鹰窝山隧道胜利贯通了!在过去的867个日日夜夜里,广大建设者在项目经理管振祥的带领下,深入地壳腹内,攻克“地道战”,破解“围岩顽症”,相继攻克了极端风化地层铁路隧道下穿重载公路综合施工技术研究、隧道渗水处理及预防措施六项技术难题,发明了隧道内自动抽水装置,创新了长大隧道压入式通风,完善了低温下混凝土冬季施工工艺,并在全线得以应运推广。
鹰窝山隧道胜利贯通了!项目部推行项目直管作业层管理,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战斗力,实现了全线第一家完成安家设营、第一家试验室通过验收、第一家率先开工,第一家进洞的“四项第一 ”,获得了诸多荣誉称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集团公司建功立业奖章”、“全线综合评比第一名”等。成为锦赤铁路上的排头兵,也成为十四局三公司铁路隧道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鹰窝山隧道胜利贯通了!又一项重难点工程突破了,锦赤铁路建设有限公司领导满意了,十四局三公司领导高兴了,然而,项目部这支年轻的团队的收获更为丰硕!他们有的从刚走出校门的学员成长为业务尖子;有的学到了更加扎实的技术;有的学到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的应有的从容淡定。近日,无论路在何方,他们都会信心百倍、昂首阔步!
开工不久,项目部计划部长调走,身为计划部员的张月芯只能从“电波”里向部长请教。在这种情况下,她一个人既当兵又当司令,不等不靠,勤学好问,硬是把工作干得有板有眼,成本管理经验做法在公司半年会上、集团公司半年会上做为典型经验介绍!
任鹏举,初进项目时,从技术员改行干物资员,本想跟着部长扎扎实实学业务,一纸调令,部长调离,在这种情况下,他边摸索,边研究,从一个地道的“门外汉”成长为“行家能手”,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张建伟,项目部成立时,他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走出大学校门,从不知隧道为何的新生成长为近日的“测量高手”,公司测量站多次打电话要求他“调回”,项目部不舍得“放手”,让这个腼腆的大男孩“左右为难”。
在这个团队里,他们找到最好的学习课堂;在这项工程上,他们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辽西大地上,他们找到了阔别已久的温暖家园;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他们绽放出青春多彩的光芒!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如果青春可以不老,那么这支青年团队在这片火热的建设工地上播洒的心血与汗水将成为辽西大地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吟唱着青春无悔的赞歌!(信息来源:中华铁道网)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