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近千万居民告别泥草房
哈市4年改造泥草房18万户 19日上午,记者来到尚志市帽儿山镇大房子村,街道平整、干净,街路指示牌绿底或蓝底白字,看起来如城市街路一般,鲜花和绿树簇拥在院落内,房屋被粉刷成黄色,钢质房盖、塑钢窗明亮崭新。这些“黄房子”就是近年来尚志市帽儿镇大房子村泥草房改造的成果。望林街15号就是普通村民安百志家,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家斜对面的建筑工地上工作,他热情地带记者参观他的“新家”。记者看到安百志的家里装修一新,棚顶花色的扣板、新式的推拉门、窗帘杆、卫生间等外装修,与城里楼房的装饰风格基本一致,只是从常用的锅台和火炕上才能看出是农村人家。据安百志说,十来年前,家里还是草顶、泥墙的泥草房,夏天漏雨, 冬天透风,屋里采光不好,特别阴暗,后来逐渐改成了砖体瓦盖的砖房,虽把木窗改成钢窗,但屋里冬天时还是很冷,穿着棉衣也不暖和,这次在村里的支持下,把原有的砖房进行翻新 ,在原有的砖墙外加了一层苯板,苯板外面挂网,网外加用建筑胶,最后再刷一层黄色的涂料。除墙体加厚外,房顶也换成了深绿色的彩钢,窗户也改成了双层的塑钢窗,整个房屋改造共花费了20多万元,其中70%是政府补贴,就连室外厕所和淋浴房政府都给予了补贴,1千多元造价的室外厕所,他家花 300多元,室外造价800多元的小淋浴房,他家也只花了200多元。 “我们今年七月份搬到新家的,现在太亮堂了,上海工作回家的儿子都说,现在家里不比城里差了!我们现在除了种地还进行木耳养殖,每年收入七、八万元呢,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安百志的妻子张艳玲说。据大房子村书记石福生介绍,村里的泥草房只要村民有意愿进行改造,村里都会给予资金和人力上的支持,大房子村共2000多户人家,从2008年起进行泥草房改造,今年村里最后的40户泥草房,在政府大力支持推进下,将全部改造完成。 19日下午,记者来到作家周立波创作小说《暴风骤雨》的原型地——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这个以生产铅笔为主要支柱产业的村子。在一个以铅笔为主要建筑模型的休闲广场四周,是去年刚入户的22栋红顶别墅区及上百户村民新入住的黄色楼房。据元宝镇城建办主任曲世忠介绍,元宝村以“梯次推进”方式,让先富起来的农民住进楼房,甚至别墅,住进楼房农民的原有平房住宅,让给泥草房村民,以此方式最终拆除泥草房,并对部分泥草房进行原地重建。村民陈志光就是去年改造了原有泥草房,今年住进了新房子。记者在陈志光家看到,房屋屋顶彩钢闪着亮光,墙面贴着花色的白瓷砖,屋内新式装修和取暖设备让陈志光一家人从入住到现在一直都乐在心里,笑到眉梢。 四年多来,哈市坚持“农民主体、政府补贴、社会帮建、市场参与”的工作原则,积极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记者从哈尔滨市建委了解到,为巩固历年泥草房改造成果,尽快完成哈市确立的泥草房改造目标,今年哈市着力推进公路沿线泥草房集中改造。按照省住建厅关于加大哈市主要公路及旅游景区沿线泥草房改造要求,今年哈尔滨市确定了以同三高速公路、绥满高速公路、哈双高速公路、哈肇公路、哈五公路以及横头山、凤凰山、白鱼泡等主要旅游景区沿线村屯泥草房为重点集中改造。通过拆除、拆除新建、加固改造三种方式改造泥草房2000余户。 据了解,目前哈市拟申报农村危房改造2.1万户,已开工15910户。截至目前,哈市累计完成投资139.52亿元,累计投资3.5亿元,8区10县共拆除泥草房18.9万户、1121.1万平方米,新建农房18.39万户、1691.5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1平方米,较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目前,哈市尚有农村泥草房13.38万户。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