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著名建筑师 查看内容

中国当代知名建筑师梅洪元

2014-2-12 16:2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025| 评论: 0

摘要: 基本信息 梅洪元,男,满族,1958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 ...

基本信息

梅洪元,男,满族,1958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学位委员会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梅洪元教授30年来致力于东北寒地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主持的50余项东北寒地重大建筑工程获国家省部各级奖励,1项工程获国家级优秀工程设计银奖,10余项工程获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并获得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2项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主持了20余项具有寒地特色、国际学术前沿水准的重大科研课题,1项科研成果获2011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研成果获2009年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共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编制地方设计标准1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9部,培养博士后11名、博士38名、硕士170名。

工程获奖:

1.主持设计“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

获2005年度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获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获200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

获第六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获2004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主持设计“大连东软集团软件园”

获2007年度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

3.主持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研究院科研楼”

获2011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4.主持设计“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

获2005年度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获2004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5.主持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校区教学主楼”

获200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获2003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6.主持设计“新加坡大酒店及梦幻乐园”

获1999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获1999年度黑龙江省当代优秀建筑奖

7.主持设计“哈尔滨融府康年酒店”

获1999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获1999年度黑龙江省当代优秀建筑奖

8.主持设计“哈尔滨爱建新城”

获2007年度黑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科研获奖:

1.“寒地建筑技术研究与推广”获2009年黑龙江省长特别奖

2.“寒地建筑设计技术”获2011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获得荣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11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50位杰出贡献人物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荣誉访问教授

个人建筑理论、设计创新、创作心得等

气候是反映在建筑上最直接的地域因素,建筑只有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巧妙地结合自然环境,才能创造出宜人的空间和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建筑形态。多年来,我以“东北寒地”作为地域性建筑研究与创作的环境背景,提出以“适应与适度”为基点的设计理念,希望能够将该地域的建筑创作回归到其本原意义去理解与阐释,塑造植根寒地、面向时代的建筑文化。在建筑创作中,我以“原真审美观、共融环境观与相宜技术观”回应东北寒地独特的地域特征,希望创造如蓬勃生命体一般、扎根于东北寒地的建筑,使人体会到破土而出的生命气息——生于寒地而生生不息、长于阳光而傲然挺立。此外,建筑地域性的表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既要维持和延续原有传统的地域观念,又要通过应用现代文明和技术实现地域性的创新发展。我认为东北寒地建筑的创新发展应回归理性,充分尊重东北寒地自然、文化与技术的现实条件并与之良性互动;注重基于现实生活的人性关怀;倡导整体、和谐、统一的建筑观,使人的主观价值取向与客观环境要素取得平衡一致。

个性化点评:媒体或国内外同行对个人的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在为梅洪元所著《寒地建筑》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梅洪元先生三十余年矢志不渝,扎根寒地黑土,积极探索寒地建筑的时代演进与理性创新。他所提出的“适应与适度理念下的寒地建筑创作理论”,“原真性、共融性、相宜性为基点的地域建筑理性创新”具有高度的原创性与地域适应性,为我国当代寒地建筑创作理论体系增添了浓重而精彩的篇章。梅洪元与其团队多年来创作的具有浓郁时代精神与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使我感受到寒地建筑如此蓬勃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代表作品介绍:本人创作和参与的设计项目1-2个,辅以项目名称、建设地点、业主单位、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设计时间、竣工时间、设计单位、主创人员、经济技术指标、手绘草图、平立剖面线图、效果图、创意模型、施工阶段及建成后的室内外照片。每个作品配图和照片1-3幅,照片要求JPG格式,精度350dpi以上,线图最好为矢量图。图片要求清晰准确,并辅以简要图注。另外配项目简介,重点突出项目文化、设计亮点、技术创新等。

01——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

建设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业主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用地面积:45hm2

总建筑面积:320000m2

设计时间:2002年

竣工时间:2004年

设计单位:哈尔波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创建筑师:梅洪元

合作建筑师:张姗姗、董 冰、王志民、李啸冰、曲 冰、张 浩、皮卫星、刘 晶、张伟玲、唐  昕、王 哲

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是由展览、会议、宾馆、体育馆和5万人体育场等多项功能组成的超大型建筑综合体,是完全依靠自主技术力量设计完成的超大型会展中心,灵活弹性的功能布局、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与抗寒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东北寒地大型会展中心设计做出了开拓性探索;主体展厅采用大跨张弦桁架结构技术,形成了128m跨度的无柱展览空间,是当时亚洲张弦桁架结构项目跨度之最;展厅间7.2m的室外街创造了突破现行规范条件的消防与交通组织方式;应对东北寒地冬季严酷气候的建筑形态应变与节能技术优化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运营能耗,提升了建筑的综合效益。

02——大连东软国际软件园

建设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业主单位:大连东软集团

用地面积:50hm2

总建筑面积:470000m2

设计时间:2006年

竣工时间:2007年

设计单位:哈尔波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创建筑师:梅洪元、曲  冰、晏  青

合作建筑师:王  哲、邹  波、陈嘉未、高  光、张志伟

东软国际软件园大连河口园区是一个集办公及配套设施于一体的公园式软件研发区。规划设计充分体现山地建筑特点,着重处理了山谷的景观效应,利用周边自然景观资源,以植根大地的建筑语言实现自然赐景与人工造景的完美融合。设计中关注了东北寒地山地环境制约下的建筑群体适风、适寒、适雪设计模式,以建筑组合、建筑自身及建筑局部的空间形态应变使建筑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和调节能力,有效地抵御了冬季寒冷气候对室内热舒适环境的不利影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