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城市规划应重视公众刚需
网络配图 近年来,因广场舞而引发的矛盾不在少数。按理说,很多居民通过广场舞来休闲、健身,只要不打扰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无可厚非。但从现实来看,要真正做到这样确实很难。一部分市民的广场舞跳得“惊心动魄”,一部分市民因被广场舞所扰而恼羞成怒,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广场起舞者和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但从中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城市规划忽略公众刚需、公共活动空间建设长期缺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越来越大,地标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高,楼房越来越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升级换代了,开始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可公共活动空间却越来越小,昔日漂亮的街心花园少了,曾经幽静的居民院落没了。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上班压力大,下班后希望放松一下,却找不到合适的健身场地;忙碌的都市人想找一处清静的地方,近乎奢侈。 城市规模超常扩张,公共空间比重不大、布局不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地方的城市发展是“见物不见人”。一些地方片面地强调城市经济发展载体的功能,忽视了城市居住和休闲的功能;一些地方希望将更多空间用来发展经济,希望把有限的土地进行无限的经营;开发商关心的是容积率,在狭小的空间堆砌更多房子,卖出更多票子。城市公共空间本应适应公共生活的需求,但有些地方缺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布局、规模与体系的研究,片面追求规模和气派。支撑繁华的是日益密集的钢筋水泥以及由此带来的GDP,城市的主人却无处休闲。这种表面的繁华,难掩背后病态的虚空。 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公共空间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宜居程度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应对其给予特别关注。 提升规划理念,拓展公共空间。应充分认识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新区规划中,从宏观层次到中微观层次,从整体城市形象到微观的公园、广场设计,都要强化公共空间的规划内容。在老城规划修编中,考虑到用地紧凑的现实,应以小型公共空间为主导,扩大公共空间比重。 注重地下开发,挖掘公共空间。地下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立体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能够提高城市集约度,增加城市地面绿地,使环境更为优美宜人。应尽快将地下空间开发纳入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结合交通设施、商业设施、人防设施规划地下公共空间,注重地上地下相协调。 完善体制机制,维护公共空间。要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制度建设,创新经营机制,注重运用经济杠杆,协调好企业与公众的利益关系。要加强媒体宣传,更新生活观念,引导居民注重户外公共活动,充分认识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共同关爱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