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回应公路桥木头撑:已弃用33年
摘要: 摘要: 一架高高的混凝土大桥,河床上的桩基却是用木头支撑。昨日下午,这则附带图片的微博一经发布,就引发众多网友围观,很多人指责建桥方偷工减料。对此,当地官方经核实后回应称,该桥系抗战时期由日本人建造, ...
摘要:一架高高的混凝土大桥,河床上的桩基却是用木头支撑。昨日下午,这则附带图片的微博一经发布,就引发众多网友围观,很多人指责建桥方偷工减料。对此,当地官方经核实后回应称,该桥系抗战时期由日本人建造,目前已废弃33年,木桩支撑桥墩应是旧时施工工艺。 木头支撑的大桥引发网友吐槽 昨日中午12时23分,网友首发该微博说,“河南罗山县有一座公路桥,现在河流干涸了,奇迹出现了:钢筋混凝土制的公路桥,竟靠木头支撑。” 该微博附带的图片显示,一座高高的混凝土大桥,桥墩众多,但其中入水的至少有两个桥墩均由许多木桩支撑。 截至昨晚9时,该微博已被转发1200多条,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指责建桥方偷工减料,堪称“奇迹”。 大桥系抗战时日本人所建 记者查询发现,去年9月15日,因为同样的问题,陕西省商洛市的南秦河大桥曾被报道。 该报道援引商洛市原公路勘查设计所工程师王浩彬的话说,该桥建于上世纪60年代,“这种施工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大桥的承载力不够,用木头打桩加大密度,减缓大桥沉降速度,不存在偷工减料问题,那个时候全国建桥都是用这种办法”。 昨晚8时45分,罗山县委宣传部骆副部长表示,经多方了解,初步确认网友所曝大桥系该县境内的老312国道浉河桥,抗战时期由日本人建造。“这应该是旧时的施工工艺,不能完全用现代的施工工艺去衡量。” 此外,信阳市公路部门也对此进行了调查核实,确认该桥位于罗山县与平桥区交界处的浉河上,始建于1938年,1979年312国道改道后已弃用33年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