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江苏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江苏崇启大桥建成通车

2011-12-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12| 评论: 0

摘要: 放眼长三角版图,江苏启东与上海崇明,隔江相望,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然而,一道长江天堑,阻隔了交通,拉远了启东到上海的路程,更隔断了上海经济、产业、科技优势的辐射。建一座连接上海的大桥,百万启东人民为之 ...

放眼长三角版图,江苏启东与上海崇明,隔江相望,直线距离只有50公里。然而,一道长江天堑,阻隔了交通,拉远了启东到上海的路程,更隔断了上海经济、产业、科技优势的辐射。建一座连接上海的大桥,百万启东人民为之翘首以盼。

“崇启大桥,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上海对中西部辐射作用、服务于江苏省的沿海开发战略,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崇启大桥自身的建设成果,对于我国钢结构桥梁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体现了我国在追赶国际最先进技术中迈出的扎实脚步。”12月15日,走在崇启大桥简洁素朴的桥面上,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凤懋润如是赞叹。

“这是我国第一座由两省市共建的大桥。一个项目,在长江中分成不同的设计单位、不同的施工单位、不同的建设管理单位,从国家到地方,对此都高度重视。”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告诉记者,从一开始,沪苏两地即积极加强沟通与协调,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视察、听取汇报,要求努力将崇启大桥“建设成为两省市合作共建的典范”。

协作与互助,成为贯穿始终的关键词。首先,从设计开始,桥型、色调、栏杆尺寸乃至装什么路灯,各项设计指标都需一一协调。为此,双方建立了专门的协调机制,“每月一次”的协调在紧要时变成了几天一次,乃至连色卡都进行了专门比对。正因如此,今天的我们才可以看到一座总体风格协调一致的崇启大桥。

而在建设过程中,两地的互帮互助,更让省交建局局长何平印象深刻。“江苏靠南侧的三跨下部结构,采用的不是与北侧相同的钢管桩,而是与上海方面一样的钻孔灌注桩,考虑到设备、成本、施工方便等因素,决定由上海方面代做;而上海方面的引桥上跨,出于同样的考量,则交给我们江苏代建。”

与上海海事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也得到了上海建设单位的直接帮助。 “我们进行风险最大的钢箱梁吊装时,上海海事派出了两艘海巡艇,几天几夜在现场护航,配合非常默契。”

今天,大桥已经建成,此后的运营管理,也将由苏沪共同承担,两地有信心在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共谱华彩乐章!

勇攀技术高峰,“攻坚克难”成为关键词

与极具建筑美感的润扬大桥、苏通大桥不同,崇启大桥看上去素朴简洁,上面没有雄伟的桥塔,也没有琴弦般的拉索。

“这种桥的结构叫作连续钢箱梁结构。”江苏省崇启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总指挥黄健告诉记者,苏通大桥架设在长江主航道上,这就要求在江上不能有太多的墩,而崇启大桥所在的长江入海口北支不是通航主航道,因此没有采用费用较高的大跨度桥梁设计。

工程的最大难点和亮点,在于185米钢箱梁的建造、运输与安装。崇启大桥第一次在国内实践了185米节断整体的浮运,然后用双浮吊放到桥墩上,“就像搭积木一样。”而现实可不像搭积木这般轻松——这185米的钢箱梁,最高处相当于3层楼高,桥面面积相当于7个标准篮球场大小,起吊重量达2690吨,被誉为“神州第一梁”。

且不谈这“神州第一梁”建造、运输中的种种困难,单是把整跨钢梁安装到早已建好的桥墩上,即非易事。大桥建设者们为此首创了“两艘大型浮吊共同抬吊钢箱梁”的施工工艺,这其中,就有无数的技术创新。

黄健给记者举了个小例子:浮吊没有动力,仅靠绳索用锚缆固定在江中,运梁船进出时必须将缆索解掉。但是,在涨潮、落潮的时候,缆索解掉,浮吊就会失去控制,只有在平潮时,才能将缆索解掉。当地“一日两潮”的特殊环境,逼迫运梁船“从进去到出来”必须在8小时之内完成。其中,将浮吊上的吊索与钢箱梁上的32个吊点一一对接,只能控制在这两小时之内。按正常方法,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32根吊索一旦放下来,会纠缠一团,一一理开便得数小时。但这个以30岁年轻人为吊装总指挥的施工团队硬是想出了妙计:设计一根焊接了32个环扣的钢管,将32根吊索提前固定在上面,准备就绪即迅速落下钢管,插上插销,成功化解难题!这一方案,得到了在场指导的日本长大公司技术人员高度赞赏,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

“我们国家钢结构桥梁的发展只有十几岁,国外已近百岁。但是,我们起步很快,十几年就追赶上了世界先进技术,江苏桥梁建设者为此创造了很多新鲜经验。”凤懋润清晰地记得,江阴桥创造了我国桥梁钢结构的第一个突破,是索桥的千米扁平六角形钢箱梁技术突破;第二个突破在南京长江三桥,实现了钢结构桥塔的突破;5年以后,崇启大桥又是一个钢箱梁的突破,变截面大跨度、将近1000米联长的钢结构突破。

崇启大桥,还给我们带来了值得称道的现代建桥理念——工厂化、精品化。这为未来桥梁建设提供了极佳示范。

从2009年2月28日打下第一根试桩开始,4月6日基础正式施工,随后上部钢箱梁、节段预制梁也着手准备,进行工厂加工;8月18日,钢管桩全部完成,很快转入承台、墩身施工,只用了一年即全部完成;而在此过程中,上部引桥开始拼装;2009年底即全面制作难度最大的主桥钢箱梁,2010年10月开始第一块梁的吊装,到今年2月最后一块梁吊装到位;随即转入护栏安装、路面铺装,11月路面铺装完成,标志着主体工程结束……

“钢管桩、南北引桥的上部节段梁、主桥的钢箱梁全部是在工厂生产的。”A2标项目经理、中交二航局宋祥云告诉记者,与以往建桥的各项工序多在施工现场进行不同,崇启大桥的诸多工序都是在工厂完成的。这样,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可控,而且让建桥的工序不再是“流水线”,可以有效穿插从而大大节约时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