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
简介: 双堡镇驻地供水工程区域,地势平坦,岩溶发育,地下通道众多,但地下水源水质含铁量和总硬度超标,饮用后易患胆结石,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制约,该区域还在饮用不安全水源。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范围 1.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国标GB3838—2002 4、《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国标GJ3020—93 5、《生活饮用水水质规范》 国家卫生部 2001年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国标GB5749—85 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国标GB5028—98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国标GBJ13—86 1997年 9、《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 国务院 1985年 10、《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2-94 11、《水利水电建设法规文件选编》贵州省水利水是建设管理总站编 1998年12月 12、《乡镇供排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年 13、《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年 14、《贵州省安顺市水资源报告》 安顺市水利局 1998年 15、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人民政府与安顺市西秀区水电勘测设计队签订的设计合同 1.2 项目范围 双堡镇供水工程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1、取水口工程 2、泵站工程 3、净水厂工程 4、供水管道工程 5、配水管道工程 6、自动控制系统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乡镇概况 双堡镇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南部,距安顺市城区40km,位于东经106010′50″,北纬26010′20″。周边分别与宁谷镇、旧州镇、东屯乡、杨武乡、鸡场乡接壤。东西最宽处径距19.8km,南北最长处径距14.9km,总面积134km2,双堡镇驻地座落高程1265-1275m。 根据统计,2004年底,全镇总人口31800人,农业人口2781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7.4%,2004年粮食总产量1.56万吨,油菜籽总产量0.16万吨,烤烟总产量28万公斤,工业总产值0.85亿元,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35亿元。 双堡镇经济总体规划发展水平在安顺市西秀区21个乡、镇(办)事处处于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居各乡、镇(办)前列。 过境主要河流有两条,一是属长江流域的黑秧河,二是属珠江流域的大屯河。 双堡镇为西秀区工贸型综合性重点经济发展乡镇,双堡镇驻地为双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2 供水现状及问题 双堡镇驻地地处长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现有的供水工程靠钻井抽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现在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供水水质铁和总硬度超标,导致饮用人群多发生胆结石; 二是工程已运行近30年,年久失修,管道漏水严重,加之日供水能力小。 因此,双堡镇驻地现有的供水工程已不能满足现状发展对水质和水量的需求。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双堡镇驻地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较快,集镇面积已扩展到0.6km2,倚集镇而建的乡镇企业用地面积为0.2km2,周边村寨经济发展快速,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有1万多农村人口急需水厂供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和产业的集聚,用水量日益增加,乡镇供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视,对水质的要求,用水量的标准,都在进一步的规范。 为彻底解决双堡镇驻地用水,提高居民用水标准,保证供水安全可靠,近期兴建日供水0.4万吨的供水工程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工程兴建后,将极大改善供水不足的状况,提高饮水安全程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尽早兴建本工程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3.1 水文概况 双堡镇驻地供水工程区域,地势平坦,岩溶发育,地下通道众多,但地下水源水质含铁量和总硬度超标,饮用后易患胆结石,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制约,该区域还在饮用不安全水源。 该区域主要土壤为黄色残积壤土,植被区划属黔中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与马尾松林区,森林覆盖率为10%。 3.2 气象概况 双堡镇区域属亚热带温和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根据平寨水文站1960年至2004年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34.3℃(1953年8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7.6℃(1977年2月9日),最冷月一月均温4.2℃,最热月七月均温21.9℃;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风速2.4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3.0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00h,日照百分率28%,大风日数12天(多出现在4—5月),平均雾日数17.6天。 该区受普(定)郎(岱)降雨高值区影响,多年平均降水量1226.4mm,多年平均最大一日降水量98.3mm,实测年最大降水量1571.4mm(1991年),实测年最小降水量792.7mm(1989年)。大于或等于0.1mm的降水量日数191.4天,大于或等于50.0mm的暴雨日数为3.6天。 第四章 工程项目内容 4.1 供水规模 4.1.1供水范围 双堡镇供水工程供水范围为双堡镇驻地,含乡镇企业,邻近周边村寨。详见《供水范围预算表》 供 水 范 围 预 算 表
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 4.1.2工程期限 根据总体规划,近期为2008年,中期为2015年,远期为2025年。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双堡镇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4.1.3供水规模 双堡集镇2005年人口为1.1万人,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纲要,2008年人口为1.2万人,2015年为1.5万人,2025年2万人。 用水量的计算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和《乡镇给排水》,并结合双堡实际情况加以综合平衡。采用的基本数据及指标见表4-1,用水量计算见表4-2,4-3,4-4,4-5。 基本数据及指标 表4-1
比例相关法用水量计算表 表4-2
人口指标用水量计算表 表4-3
面积指标法用水量计算表 表4-4
用水量预测汇总表 表4-5
根据以上几种方法的计算,推荐双堡镇2008年供水规模为0.25万m3/天,2015年供水规模0.4万m3/天,预测2025年供水规模1万m3/天。 双堡镇的供水规模略大于需水量,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乡镇供水的适当超前是十分必要的。 4.2 乡镇水源 4.2.1地下水 西秀区双堡镇地貌系丘陵盆地,地下水以天然降雨为补给来源。西秀区地下水资源总量2.5亿m3,其中双堡镇地下水资源总量0.09亿m3,以岩溶地下水居首,约占地下天然资源的82.5%;其次为基岩裂隙水,占14.5%;松散岩类孔隙水仅占3%左右。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少部分夹白云岩地段为重碳酸钙镁型。PH值7-7.8,总硬度8-10度,矿化度为160-300mg/L。 双堡镇地下水作为村寨的生活用水和部分小企业的辅助用水是可能的,但作为乡镇驻地供水和大型乡镇企业的水源,实属不可能。 4.2.2水库水 革寨水库位于双堡镇东面,距镇驻地有5km,拦截格凸河支流大屯河上源建库,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集雨面积58.1km2,水库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总库容605万m3,相应校核洪水位1263.67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281万m3,相应正常蓄水位1260.8m;兴利库容231万m3,死水位1256.6m,相应死库容50万m3,灌溉面积1.25万亩,防洪保护面积2万亩,并保护下游11村1.5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革寨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殖等多种经营的小(一)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也是距离双堡镇最近的一座水库。 详见《革寨水库工程特性表》 革寨水库工程特性表
4.2.4 水源选定 综上所述,革寨水库是双堡镇供水工程比较理想的供水水源。水质为Ⅱ类水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486万m3,由于集雨面积大,水库常年溢洪,近期革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经启动,经除险加固后,进一步保障了双堡镇驻地的饮用水需求。 4.3 工程内容 4.3.1 取水口工程 取水口直接建在革寨水库库区内。取水规模0.4万m3/天,取水口一次建成。 4.3.2 泵站工程 提水规模0.4万m3/天。 双线输水到净水厂,设计选用经济管径DN250,控制流速1.0m/s,采用球墨铸铁管,长1km。 4.3.3 净水厂工程 净水厂暂设于革寨水库下游右岸1km处,穿洞村后山坡,为高地净水厂,高程在1280-1285m左右,水厂内设补压泵站,当平均日用水及低峰用水量,可利用水厂内清水池直接重力自流至用户,高峰用水时补压解决。高地净水厂投资省,利用山地,管理方便,节省运行费用,但不利节能,暂取高地净水厂方案,在初设阶段有待详细论证确定。 净水厂工艺为:折板反应平流沉淀池→器阀滤池→清水池→用户。因净水厂用地紧张,沉淀池与清水池建议叠合建设。水厂规划最终供水规模1万m3/天,净水厂设计年限20年,净水厂建筑物一次实施完成。由于山坡地形变化大,水厂规划用地40亩。 4.3.4 供水管道 净水厂出厂供水管道经计算选为DN400,至双堡镇驻地5Km,采用球墨铸铁管,为双线布置。 4.3.5 配水管网 双堡镇驻地现有配水管网布置不合理,管道已年久失修,需作较大调整,近期与远期结合,以2015为年为准,经平差计算后一次实施完成。 双堡镇驻地处于丘陵盆地,地形变化较大,高程在1265-1275m,有很多建筑物处于山坡高地,高程较高。水厂出水压力按经济流速控制供水压力,因此需加压供水。 4.3.6 自动控制系统 双堡镇供水工程最终供水规模1万m3/天,为把其建成一座现代化水厂,除了工艺和设备要先进外,更重要的还要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以保证出厂水质,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物耗。加强生产中各环节的合理调度,实现水厂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本供水工程考虑最终实现集散式控制系统,实现三级控制即:就地现场手动控制,车间自动控制和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 4.4 项目进度安排 1、2005年4月—7月 完成建设前期工作,包括工期建设书、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2005年8月—9月 完成项目初设。 3、2005年10月—11月 完成项目勘察及施工图设计。 4、2005年12月—2006年5月 完成净水厂建设及管道配套工程。 5、2006年6月—8月 完成城镇配水管网工程。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1 水源保护 5.1.1设立水源保护区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建议将整个革寨水库库区,水库主要源流上游0.5km的水域,库区周围0.5km范围的陆域和水库源流上游0.5km的陆域划定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将水库源流上游0.5-1km的水域和陆域划定为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5.1.2革寨水库水源保护 在革寨水库生活饮用水保护区,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颁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水库的主要功能是为双堡镇农田灌溉用水,兼作生活用 水,水库应按饮用水一级保护区的要求,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1)抓好饮用水源达标工作,对水库进行定期监测检验,对超标项目,应立刻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以保证饮用水源达标。 (2)在库区范围内,以及整修水库集雨区的范围之内,实施饮用水保护规定: ①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②禁止在库区内种植作物和人工养殖经营。 ③禁止向水库水域排放污水。 ④禁止在水库沿岸存放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 ⑤水库内禁止游泳。 ⑥水库内禁止其他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并将有关规定由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颁布,对库区附近的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并落实措施,督促执行。 (3)整治水河道,减少库水输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 (4)为减轻地面水系的富营养化污染,双堡镇等应启动 禁磷工程。 (5)水库湖面水域不得开发旅游项目,不行驶以燃油为 动力的船只,巡视监督必要的船只,采用电瓶船或手划船。 5.2 净水厂废水处理 本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净水厂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对生产废水应进行浓缩、脱水、污泥妥善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以减少水厂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六章 工程投资与工程施工及管理 6.1 工程投资 6.1.1 估算依据 本工程投资估算系根据“双堡镇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工程内容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6.1.2定额和标准: 《贵州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1990年) 《全国市政工程预算定额》 (1995年) 《贵州省建筑安装材料预算价格》(1999年) 《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和经济评价手册》 《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标准》 6.1.3取费标准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取费根据《贵州省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定额》和《贵州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工程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完成初步设计概算时综合考虑调整。 6.1.4工程总投资 本工程投资估算为411万元。 详见《双堡镇供水工程投资估算表》。 双堡镇供水工程投资估算表
6.2 工程施工 革寨水库离007县道只有2Km,有村级公路直通水库大坝,净水厂离穿洞村村级公路有1Km,本工程对外交通条件较方便。 本工程所需的外来物质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钢筋、钢材、木材和加工材料等。经调查,水泥从安顺马官水泥厂购买,钢材从安顺钢材市场购买,加工材料从安顺化工厂购买。 本工程施工用风采用总体分散布置,各部位集中的原则进行布置。 本工程施工用水主要抽库水解决。 本工程施工用电从穿洞村已有的10kv输电线路下线。 工程区所在地多为灰色中原层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岩层产状平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6.3 工程管理 双堡镇供水工程的工程管理主要是净水厂管理,为便于工程的正常运行,综合各种因素,建议由西秀区抗旱排涝服务队负责管理。西秀区抗旱排涝服务队需针对本工程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自上而下的有效管理。 根据规范要求,管理所设在净水厂厂区内,便于管理,初步拟定管理人员10名。 双堡镇供水工程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工程,为确保工程建设后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建立一个政府扶持、指导、用户参与、自主管理、经济上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十分必要的。建立健全水费征收制度,确保供水工程长期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第七章 经济评价 7.1 经济评价依据 本工程经济评价以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以及地方现行政策为依据,工程总工期18个月,生产期20年。在评价中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使用静态分析方法. 7.2、国民经济评价 7.1.1 工程效益 (1) 供水成本分析 供水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大修费+年运行费)/多年平均供水量 计算如下: 年折旧费=总投资/使用年限=411/20=21万元 年大修费=总投资×1.4%=411×1.4%=5.8万元 年运行费30万元(职工工资及福利费20万元/年,燃料动力费5万元/年,水资源费2万元/年,其它费用3万元/年)。 多年平均供水量98.5万m3(近、中期供水量平差取0.27万m3/天) 供水成本=(21+5.8+30)/98.5=0.58元/m3 (2) 供水价格计算 供水价格=供水成本+(总投资/多年平均供水量)×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按《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取8% 供水价格=0.58+(411/98.5)×8%=0.91元 综合各种因素,建议供水价格暂定为1元/m3。 7.1.2 投资效益评价 (1) 还本年限 在水利工程中一般采用还本年限5—15年。 计算式如下:T=K/B0 T:还本年限 K:工程投资 B0:工程多年平均效益(包含利润和折旧) B0=多年平均供水量×供水价格-(固定资产折旧费+大修费+年运行费)=41.7万元 T=K/B0 =411/41.7=9.6年 (2) 投资效益系数 在水利工程中一般采用投资效益系数0.2—0.07。 计算式如下:e=B0/K e:投资效益系数 K:工程投资 B0:工程多年平均效益(包含利润和折旧) e=B0/K=41.7/411=0.1 7.3 评价结论 经对该项目经济分析,项目指标均满足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经济上合理可行。 第八章 项目结论及建议 8.1 项目结论 (1)双堡镇供水工程以城镇供水为主,兼营其它产业。供水规模近期(2008年)0.25万m3/天,中期(20015年)0.4万m3/天,远期(2025年)1万m3/天。工程隶属于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人民政府。 (2)本工程兴建后,能彻底解决双堡镇1.1万人的饮水困难,还能供大型乡镇企业生产用水,对促进地方农业的发展和加快该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尽早兴建该工程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工程占地40亩,工程区无较大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4)从工程的国民经济评价中可见,工程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均大于基准要求。 (5)工程总工期18个月,工程使用年限20年,工程总投资411万元。 8.2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下阶段对料场再进一步勘察,从运输条件、储量、材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2)对净水厂的厂址再进一步勘察,对净水厂设施的建设方式再进一步论证。 (3)本工程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带动地区多种产业的发展,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尽早投资兴建。
更多网友评论 »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