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企业动态 建筑设计企业 查看内容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合”文化解读

2013-8-7 16:3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79|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经济大发展促成了本土设计机构的蓬勃发展,但也吸引了国际设计机构的大量涌入,对于我国建筑设计市场而言,群雄逐鹿正在上演。   面对竞争,天津市建筑设 ...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经济大发展促成了本土设计机构的蓬勃发展,但也吸引了国际设计机构的大量涌入,对于我国建筑设计市场而言,群雄逐鹿正在上演。

  面对竞争,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以下简称“天津院”)紧紧把握住滨海新区建设中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内部推进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在外人眼中,天津院改革的直接成果是其各类业务的拓展与壮大,是其设计产值从2005年的1.2亿元至2012年的超过10亿元的巨大飞跃。但在天津院人自己看来,或许正如院党委书记刘勇胜所言,企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以经济效益论成败:“我们改革的最终成果,体现在企业的‘合’文化的形成,也体现在通过优势兵力的整合,全院上下形成了一个拳头。”

  在刘勇胜心中,“合”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

  改革:“合”力突围

  据统计,2009年,天津市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单位总计达到200家;到2010年,这一数字在突破了300家后至今仍在攀升,新增的“选手”几乎都是国内外的“大牌”。

  大浪淘沙,不进则退。

  天津院院长刘军曾表示,大型设计院最大的优势在于多元化人才优势和综合技术优势。按这样的思路来分析,现在很多大型设计院的运行模式,如果以设计所为独立的生产单位,那么恰恰综合优势无法体现。因此,天津院从经营战略上确立了“全方位一体化战略”。

  “我们要求,各设计所在市场经营中不要只考虑我们所可以做什么,而是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据刘勇胜介绍,除了民用建筑设计、城乡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装修等传统建筑设计业务,天津院通过下属公司拓展了设计的前期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以及设计后期的造价咨询、招标代理、施工监理、项目管理直至工程总承包等业务,已经具备了全过程的服务能力。“全院的各个部门串联在一起,二十几个专业、专项设计所彼此为对方拓展市场,以一体化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样一来我院的经营渠道和服务领域得到了急速扩张和加强,极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体现了大型设计院的综合优势。”

  为保持竞争力,在平衡设计与研究的基础之上,5年内天津院已经陆续推行了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20项改革。2008年,天津院将科技质量部改组为技术发展部和质量管理部,强化技术进步和质量控制职能。2009年又抽调院结构、机电专业总工组建了绿色建筑机电技术研发中心和结构技术研发中心。

  “总的来说,这几年进行的大批的体制机制创新,都是围绕提升原创设计水平和提高施工图质量、服务水平这三个核心问题。比如两个研发中心设立后,通过技术骨干的抽调,形成了技术优化,效果非常好。”刘勇胜告诉记者。两个研发中心的成立,一方面使得高端技术人员放下经营包袱,集中精力对重大工程进行技术攻坚和指导把关,另一方面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优势拓展高端技术咨询业务,推动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促进院技术发展,提升技术品牌。

  正是由于把技术力量攥成了“拳”,让天津院在绿色建筑大潮中抢占先机。2008年,天津院大胆在自己身上“扎针灸”,将新的理念、技术、工艺和材料运用到自己的科技档案楼。该项目不仅成为天津市首栋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也是至今全国少有的获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项目之一。

  在实践中积累了绿色建筑的丰富经验后,2009年,天津院承担了国家级重点工程———中新天津生态城零碳建筑的设计,这标志着我国对零碳建筑的研发由实验室走向应用。

  据天津院总工程师刘建华介绍,经过几年的实践积累,目前绿色建筑机电技术研发中心已经具备高端市场的建筑可持续设计、绿色建筑认定咨询、生态能源规划、能源系统设计等能力,在市场中赢得了先机。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