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访谈 查看内容

杨佴:空间的灵魂在于与人的沟通

2013-11-7 10:1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74|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杨佴   杨佴是珠海杨佴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他从事设计工作近20年。自幼学习绘画的杨佴,喜欢尝试各种绘画艺术表现,在雕塑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从事空间环境装饰设计工作后,在实现其所喜 ...


杨佴

  杨佴是珠海杨佴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及首席设计师,他从事设计工作近20年。自幼学习绘画的杨佴,喜欢尝试各种绘画艺术表现,在雕塑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从事空间环境装饰设计工作后,在实现其所喜爱的创造性工作同时,不断地增加对不同行业的理解以及对生活思考,使爱好与工作统一。

  杨佴在空间定义上,有其个人独到见解和认识。他认为空间是有生命的,不是物理意义的。也就是说,空间像人一样,也要有神与情,要注入与人有关的情节,如文化、本土人情等。对于塑造空间来说,关键的价值在于如何让空间与人、与使用者沟通。总之,作品要不脱离生活,才塌实,有内涵价值。

  ID-CHINA:我知道您自幼学习绘画,同时在雕塑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这样的经历对您现在的设计生涯有什么影响?

  杨佴:绘画可以算是我的天赋。我从小就喜欢对各种形象进行观察,人、风景静物等等,什么东西都喜欢画,而且非常专注,感觉把形象准确地表现出来也很容易。初中二年级,我的素描能力特别是在造型技能方面,就已经接近成人水平了。现在看来,小时候的爱好与这种天赋是非常珍贵的。之后我开始学习雕塑,在雕塑方面,因为有了观察的习惯和绘画的基础,所以从来没觉得在形象塑造上面有什么困难。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如愿地从事画家这个行业,但幸运的是,如今也像艺术家一样,从事着同样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职业——设计。

  设计能让我不停的思索和创造,这正是我想要的人生,是生活也是职业,没有遗憾。我感觉设计是感性的空间数学,不只是看到的三维空间,它有着极强的思维逻辑空间。如果说绘画与雕塑技能为我如今的设计提供了养分,那么更重要的是,儿时绘画爱好的培养形成了我对设计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使我一直有创造的欲望。

  ID-CHINA:在关于您的报道中曾提到,您认为空间是有生命的,您如何通过设计手段体现空间的生命感?

  杨佴:我曾说过,空间要有生命,空间是活的,空间能够与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空间的营造是需要归纳和界定的,使之有形、有神、有性格,不能什么都想要。对于塑造空间来说,关键的价值在于如何让空间与人、与使用者沟通。我以前的设计通常会利用社会的共同意识形态——文化的某些符号,为空间与人做媒介,借用前人的情系来沟通。现在我更多的是探寻如何使空间本身成为媒介,成为人与自我精神的媒介,从而给人带入精神层次的体验与沟通,有生命,有灵魂。当前来说,在室内装饰设计上,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还是在考虑物质材料本身的要素,缺少空间与人如何通情的价值,但我想说,空间一定是包含有人的空间,是包含人思想的空间,要让空间具有生命感。

  ID-CHINA:您曾说过,设计是比例的美学,请您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涵义。您是如何解决空间中的比例关系的?

  杨佴:我认为平衡是自然的规律,我们通过双眼感受有形的世界,用无形的尺度衡量比较它的相同与不同,就是比例。这里的比例是感觉上的、心里上的平衡关系。比例是有归纳的,比较出来的撞击与和谐,才使我们产生美感。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我们要多以人为参照而定比例,这不只是视觉上的、心里上的,还要是人可以触碰到的,让空间与我们的身体和心里沟通。空间的高与低、宽与窄,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相对的,在设计上,我更倾向于心里上的比例,应该包括空间、时间、光线和空气,还有人,它是动态的,只有处理和掌握好比例的关系,才能有让人心动的作品。

  ID-CHINA:越秀山中恒源博物馆是您目前正在做的项目,请您谈谈这个项目的设计想法。越秀山中恒源博物馆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在设计手法上如何呈现这一独特性的?

  杨佴:接到此类的项目我还是很激动,能够展示有文化境界及内涵的公众空间不多,我喜欢这种方向的设计工作。这个项目的位置很好,算是广州的风水宝地,但旧的钢筋混凝土半地下建筑有很大的局限性,也有很多社会的其他因素。因此,设想了很多方案,也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能否不按建筑的形象模式去做?最后我决定去着重表达它与环境的关系,让它具有性格,文化和时间上的意义。我想,建筑本身只是毫无想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如果把它披上一层富有形象质感的外“纱”,其形象的朦胧感可以让人捉摸和遐想,只求不确定的确定,有影像的感觉。在用材上集合所有的古今建筑的废材,用雕塑的手段镶嵌完成,成为有地质的历史感及文化的时间感的沉淀。

  此项目还在进行中,由于其他因素,原方案已有很大的更改,这在设计行业中,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还好,现在的方案轻松从简,我认为也是一个不错的作品,意在用心就行了。

  ID-CHINA:前不久,你作为评审团出席了2013年大师选助手的决赛,对于今年的比赛您有什么感受?

  杨佴:作为评审团参加大师选助手决赛,很幸运,这得感谢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提供了与同行大师及优秀选手们交流的机会。这种方式真的很好,平时能够这样去用心关注同行的机会不多,可以用这样的机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学习。我希望设计师多参加类似的活动,这样会多角度看待我们的作品与自我,在设计职业的道路上,少些孤独。

  ID-CHINA:对于年轻的设计师您有什么建议?

  杨佴:在设计上,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但很多年轻人只愿意与年轻人沟通,或者靠自己摸索,其实这会造成很多的耽误,学习的方法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有设计基本素质的年轻设计师,如果能在大师身边工作,对其设计生涯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另外,设计师要多走多看,很多设计都不是课本学来的,而是悟来的,要多了解世界历史建筑及代表性的文化,还要在哲学意义上做些终极思考。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要有很广的横向知识,有很深的纵向知识。还有,设计师也是创造者,要找到创作的源泉,要养成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收藏 邀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