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桂公府被毁在文物局确定保护之后
摘要: 2002年9月1日上午,东城区新鲜胡同42号桂公府西面建筑被拆迁民工奉命拆除。 此前,曾有著名专家学者楼庆西、徐苹芳、刘小石、萧墨等实地踏勘,并经史料核实确认为是曾与桂公府中央建筑群连成一体的文物建筑,有 ...
2002年9月1日上午,东城区新鲜胡同42号桂公府西面建筑被拆迁民工奉命拆除。 此前,曾有著名专家学者楼庆西、徐苹芳、刘小石、萧墨等实地踏勘,并经史料核实确认为是曾与桂公府中央建筑群连成一体的文物建筑,有当地居住的满族老居民展示清代房契为证。专家们都认为这些建筑格局高大、主体保护完好,极有保存价值。之后,北京市文物局曾派专人调查考证也得到确认,并明确表示要予以保留。 清代桂公为都统桂祥〔孝钦皇后之第〕。慈禧的妹妹嫁给老醇王奕HUAN,奕HUAN之子即光绪皇帝载恬,光绪之妻又为桂祥之女〔即慈禧侄女〕孝定景皇后。一门两世,正位中宫。故当时人称方家园桂公府〔承恩公〕为凤凰巢。桂公府内藏有黄庭坚所书石刻,文革中遭破坏,用来垫地。 在9月1日上午,拆迁工人奉上级东城区房管局命令上房揭顶。周围百姓十分气忿纷纷指责这是破坏文物行为,并直接电话通报给北京市文物局领导。不久,市文物局干部赶到现场,命拆迁工人从房上下来,并向拆迁主管机构负责人通知此事,再一次表示这幢建筑属于文物,拆迁工作必须暂停。可是,当北京市文物局干部离开现场之后,拆迁工人得到指令再一次爬上房去继续拆。至当晚正房五间已有两间遭毁。 9月2日上午,市文物局文管处干部再次来到现场,目睹拆毁的场面十分气忿。随后拆迁办又派人到现场催逼居民签字搬家,并以强迁威吓。 故宫博物院专家闻讯赶来,实地查看之后十分惋惜,认为这个建筑物要比经过翻修重建现在作为区级文物的桂公府建筑还要有价值,因为它是完全原样未动过的古建,并且内在质地完好。在感叹之余他提出一个希望--拆迁时尽量手下留情,保护好这些完整木料可用于故宫修缮…… 9月4日,一整天拆迁办都在催逼住户签字搬家。北京市文物局也在与东城区文物局联系,同时在走行文程序。住户居民都十分难舍故居,表示坚持到拆迁办限定的最后时间--下午16时,若是看到市文物局文件下来,就坚决不在拆迁协议上签字。可是,望眼欲穿的文件没有及时下来。 9月5日,上午11时,拆迁办指派拆迁工到现场。一时间瓦片、泥土和椽子雪崩般落下……。在场者有记者和人文环境保护组织成员。她们大声--甚至哭着呼喊“住手!”但民工们只听工头的命令“快-快!” 在场百姓气忿地大骂,华女士终于打通了东城区区长陈平电话,告知现在正在拆毁文物。陈平电话里说--快让他们停下。这话经过转达没人理会。陈平又说--让他们接电话。谁也不接这个电话。只听拆迁办的人不断向民工吆呼“快拆--快拆!”等到陈平派的东城区城建局副局长到场才停下。 下午,有北京青年报等记者赶到,现场已是一片狼藉。记者发现原来堆着拆下的大堆木料已不见踪影,向居民询问才知--这些料根本轮不着故宫修缮用,早被拆迁队以180元一堆的“高价”卖给贩子了。而摄影记者也发现房屋两头的砖雕也不翼而飞,这是拆迁队的队长给摘了的。 有东城区文物局干部到现场,大家围着他询问有关问题--文物局还有否作为,他言不由衷。 文物局人走后,居民看到又有拆迁办人往院内探头探脑,大家说“嚯,他们还想拆呢!” 谁知,这竟是真的! 不一会儿,一队拆迁工拿着镐头进了院子。大家气愤地对他们说“不许破坏国家文物,这建筑是文物局下了文明令保护的!”工头说“我们管不着,有人给我们下命令,给我拆!” 他们七八个人又上了房,这幢300年的建筑在短短的3天内遭到第三次劫难…… “轰隆”一声巨大的震响,一条粗大的粱塌落了…… “真是太野蛮了!”北青报女记者目睹这一场面愤怒之极。 长期关注于历史名城保护问题的中国日报记者则不断地抗议--“你们懂不懂,这是违法的呀!” 可是,拆迁办嚣张之极,根本不理会这些拿着照相机、摄像机的记者。连连向民工下令“快拆,快拆!”对于记者,这些拆迁办的人算是见识多了,“你们这些人只不过是市委宣传部的狗,老实做些宣传新北京新奥运的正面报道还差不多,搞这种批评报道想发表--门也没有!”他们连外国记者都敢于明抢,一次在南池子干涉几个英国电视记者的正常采访,他们粗暴地连冲带抢,硬是弄去了分局,结果被告到外交部引出外交事端。这个过程场面都被老外摄了下来,在英国电视上播放。拆迁办算是把中国人的脸丢尽了。 半个小时后,被110叫来的警察赶到,现场记者们纷纷检举拆迁办毁坏文物的行径,指出这是一起严重违法行为。警察把拆迁行为制止。 晚间,北青报传来消息,今天记者发稿的这起现场目击毁坏文物事件--未准见报……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