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香港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香港建筑师关善明谈北京住宅设计个性和设计误区

2013-11-3 10:1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95| 评论: 0|原作者: 时空编辑|来自: 网络

摘要:   关善明博士,香港著名建筑设计师。他主持设计的北京恒基中心和上海浦东招商局大厦已矗立在这两个城市的重要区位,成为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多年来关博士在住宅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他正在北京炙手可热的 ...
  关善明博士,香港著名建筑设计师。他主持设计的北京恒基中心和上海浦东招商局大厦已矗立在这两个城市的重要区位,成为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多年来关博士在住宅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他正在北京炙手可热的地段主持商住项目的设计,该项目——东方银座邻近东直门使馆区,以一居和两居房型为主,目标客户侧重投资性消费人群。针对建筑师如何将住宅的舒适与区域环境有机结合?如何体现项目个性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关善明博士。

  记者:近年来国内不少开发项目大打“洋”牌,这种现象反映出开发商开始注重产品设计,并寻求产品差异化和特色。但“洋设计”真的能落地生根吗?以您的设计感受来比较,香港甚至国外的设计理念搬到北京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

  关:“洋设计”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对待“洋设计”,我们既不应存在国粹心态,也不应过于迷信,应抱着平和、开放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糙劣。有人认为香港设计师有崇洋趋向,这是不对的。有人认为我住在香港,比较了解外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对的。我对国内很多地方都很熟悉,1981年就来过北京,这些年在上海搞了许多项目。各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不同,设计师必须对他做设计的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一定了解,才能设计出符合这个城市人群需要的房子。完全不了解中国文脉和生活环境的外国人来设计中国人居住的住宅,难度很大。可以看到,北京有不少外国建筑师设计的项目,能过目不忘的很少。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过了巅峰期,他们的设计理念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为了进入国际市场,他们正在恶补新理念。市场存在地域性,设计也存在地域性,对自己不熟悉的市场不会一下就能把握。

  每一个国家处于建设高峰期时,会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年代,古典、现代都会融在一起,风格流派参差不一,但同质化、追风也会盛行。北京目前就处于这样的历史阶段,因此,建筑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把本土风格和国际潮流结合在一起,创造可在建筑史中留下业绩的作品。

  香港人在地少人多的环境下,建造出很多成功项目,不但体现了香港人的设计理念,其设计水平也得到了国际设计界认可。把香港设计理念百分之百搬到北京是不行的,香港是一个高密度的城市,北京现在还有许多发展空间,把香港项目的设计理念完全用在北京的项目上,是近几年香港人在北京设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香港人对材料的要求很高,是高品质楼盘所必需的。

  记者:住宅风格与其所处的自然、人文和文化背景有着直接联系,如果忽视这些密切相关的因素,创造风格的目的就很难达到。你认为在北京的设计应该用何种手法去体现风格?

  关:目前,市场上将国外许多过时的理念作为住宅卖点大为宣传,以巴比伦空中花园、威尼斯水上乐园、下沉欧式广场等装饰小区公共空间,或以希腊柱式、罗马穹顶、文艺复兴的三段式、巴洛克的花形线脚等装饰住宅建筑等做法,显示小区的高尚感,这显然是进入了误区。应该说,适当且有条件地借鉴一些外国建筑做法,也不能一概否定,但绝不能视为一种时尚,将一些符号东拼西凑,装在建筑外表上。建筑风格乃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合作成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居民习俗、地理气象等因素。居住空间的风格应采用延续历史文脉的多元化民居建筑形式,追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吸取合理的建筑装饰节点、符号与色彩,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风格。传统是一种遗产,决不能抛弃传统。比如说在北京,住宅的朝向是设计师必须注意的。

  我设计时首先把功能放在第一,空间的处理是第二。住宅是人们生活的主要载体之一,住宅与居住区从外在形式到功能、空间内涵等各个方面都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满足人们新的需求,新的生活内涵,要求住宅具备新的功能空间。新的技术设备,带来了人们对住宅舒适度的新理解,房间面积和尺度要适当,现在有的住宅套型面积很大,每个房间也非常大,布局空旷,实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既不精细,又浪费面积,成为大而无当的住宅。

  记者:你认为北京目前在设计上还有那些误区?面对这些误区该怎么办?

  关:迄今为止,北京的地产界还是放眼向洋,也给北京的设计界带来了挑战,可以说刮起了设计界的一股洋风。有些大型项目规定,国内建筑师参与投标必须选择一家境外设计单位,导致国内有实力的设计事务所不得不拖上一家境外或有名或无名的单位合作,境外设计收费远远高于国内设计单位。实话实说,国内有实力的设计师事务所若能收到境外公司那么高的费用,完全可以保证做出绝不逊于境外设计的水准。所以,政府与开发商应该相信国内设计界的能力,给予公平的待遇,让其尽情发挥,而不是片面规定选择境外设计,这才是整个设计界之幸,房地产界之幸。

  附:关善明博士简历

  1941年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及美术系,获建筑学学士及艺术系哲学博士学位。

  1973年创建关善明建筑师事务所,现有职员120余人,业务集中于建筑及室内设计。以住宅、商业、教育、医疗、剧院、科研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为主。服务地区包括香港、上海、北京、欧美等地。代表作品有: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环保中心、香港嘉华中心、香港宝翠园、北京恒基中心、上海浦东招商局大厦、上海虹桥上海城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