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台湾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台湾的建筑印象

2013-10-31 18:1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23| 评论: 0

摘要:   台湾的建筑印象,如同它曲折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一样,璀璨多元又和谐共生。有人把台湾的建筑分为七大文化类型,即史前建筑、南岛建筑、荷西建筑、汉式建筑、西式建筑、日式建筑和现代建筑。在台湾,历史建筑和现代 ...

  台湾的建筑印象,如同它曲折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一样,璀璨多元又和谐共生。有人把台湾的建筑分为七大文化类型,即史前建筑、南岛建筑、荷西建筑、汉式建筑、西式建筑、日式建筑和现代建筑。在台湾,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相映生辉。上世纪80年代,因本土认同感的追求,台湾的建筑师开始尝试以西式建筑为主体,将台湾历史建筑元素添加于形式或空间上;90 年代以后,由于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以地方自然及文化为主体的建筑设计逐渐受到瞩目。接受完整教育的台湾年青建筑师,逐渐扬弃抄袭西方及日本式样,接受本土文化的洗礼,开始建构出台湾现代建筑的风格。

  台湾城市的状态和我们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实际和世界上其他城市也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它不是像北京、上海给人一种宏大感觉和影像的城市,像北京、上海甚至于更多的中国城市,更倾向于 一种图像化。而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会感受到它是一个充满人情味道的城市,它的城市印象是通过一些很多的片段给我组成的一个城市印象,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尺度,呈现出一个宏大的面貌。

  台湾是一个岛,在一个土地非常有限的环境里发展城市中,很难有充足的资源去开创新城,无中生有,所以他们会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里,所有的能量、资源都集中在现有的城市再发展,所以城市更新这样的议题比发展新城来得更重要,或者说它本身没有其他条件,只能在原来的城市格局里再找一些可能性。发展是广义的,好比对应城市发展,容积率的增加,新楼面积地板的形成,甚至城市图像,这些图像改变的程度相对来讲,在台湾看不到这种剧烈的变化,台湾还是要再发展,但它发展的途径,可能要从城市的再生、更新找到新的能力。

  北京、台北其实城市的密度有很大的不同,北京建筑物栋与栋之间的距离都非常大,因为它主要强调那种宏大叙事的这种城市规划,面台北的城市密度非常密集,它的栋与栋之间的距离其实是非 常的紧,这个其实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城市设计的问题。所以其实在台湾来说,这种城市开发的观念和话题上一直有两种声音在做辩证,比如城市更新和城市保存。城市跟城市之间,在同一个城市之 间的不同社区本来就应该存在着差异化,城市的多元是必要的。

责任编辑:风信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