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行业领袖 查看内容

祁斌:对新时期中国建筑创作方向之我见

2012-3-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29| 评论: 0

简介: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全国甲级建筑设计院建筑创作方向工作会议。我对以上的方针也提出了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希望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和探讨。谈到方针的问题,我觉得首先是一个宏大的,具有方向性的指针,应该有 ...

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全国甲级建筑设计院建筑创作方向工作会议。我对以上的方针也提出了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希望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和探讨。谈到方针的问题,我觉得首先是一个宏大的,具有方向性的指针,应该有包容力和概括力,能够非常准确地解答出来。我们之前提出的原则是“实用、经济、美观”,以前的“坚固、实用、美观”阐述了我们建筑本身的基本原则。在今天中国国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从建筑学的原本来审视我们的创作原则,就具有时代原则了。“坚固、实用、美观”是我们建筑学创造和发展的基石,不应该去动摇。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祁斌

其次,我想到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做建筑“天有石,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我觉得这四句话从自然、地位、环境、人以及材料客体关系概括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对于建筑理解。“天有石,地有气”解释了建筑应该和自然气侯和风土人情做准确的衔接。“材有美、工有巧”材料要发挥其用处,用能工巧匠做出非常精美的作品出来。古人给我们清晰地概括出来了这些建筑原则,现在解读起来也非常有意义。所以,我个人对于创作的理解,我认为这些基石在这个时代必须更深刻地去反思和坚守。

第二,我想谈谈建筑创新的问题。在任何时代无论用什么方式去创作,创新是我们行业的生命,一旦找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能够把我们的问题“放之四海而解决”,我们每年有十几亿的建筑面积,这样的投资最后是跟着建筑师的思想在走,这种思想如果本身没有创作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本身就缺少方向。所以我认为鼓励创新、鼓励时代特色、鼓励自我创作是行业发展必然的方向。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创新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

创新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是技术创新。中国自己形成了独立的文化体系、价值观体系和审美体系,真正的精髓就是我们创作的文化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价值。形式价值是受技术环境制约的,但是我们的精神价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可以不断地去利用和发挥的。我认为文化的创新在思想的创新,在思维创新是创作原则当中应该体现的。技术创新也是现在我们在工程技术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生态技术、环境技术、建筑技术等,应该作为建筑设计理论和技术提升的重要支撑,我们永远鼓励运用最新的技术、最好的技术解决我们工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创新应该是在这个时代,在这样的一个创作方针当中有所体现的任务。

第三,建筑的文化自信问题。文化自信近些年大家谈得很多,可能由于我们经济的增长,自信心也有充足的支撑。但是,有一种自信是妄自菲薄的,是对自我文化的蔑视,对自我价值的不自信,我们过多的去谄媚于外国文化,所以强调文化自信,同时要有科学正确的态度。对于民族文化的精髓要继承和发扬,对于有时代局限性,有地域局限性的那种要用开放的态度、开放的眼光、开放的精神去看待。所以我认为应该更多的强调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这些年我们在形式方面花了很多的精力,讲了很多的故事,也走了很多的路,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从形式当中走出来。但是我们恰恰在形式之外,对于文化本质、价值本质、精神本质关注度不太够,很多的时候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建筑的思维逻辑当中去。

如果我们的价值体系、审美体系能够真正从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判断,从我们自身的价值观角度出发,我们大可不必抱着某一种曾经辉煌的形式而不断去重复,我们完全可以有自身的、全新的、代表时代的新的作品出现。今天借此机会,王澍先生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是我们整个建筑界的自豪,解读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基于自我文化,但是不完全拘泥于传统形式的创作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并没有太大的界限,我们很多的评价标准并没有本质的冲突,只是有地域性的差距。所以我借此机会和大家探讨这些想法,希望对它的本质、内容、原则进行深刻的反思,对我们未来的这种建筑创作走向更具有中国特色,能够体现文化自信的未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充满信心的。谢谢大家。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