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晔:不要隔断城市的年轮
网络配图 建筑,记录城市的年华;城市,印证着建筑从新到衰,一代又一代的变迁。沈阳建筑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美?又有哪些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缺憾? 杨晔认为国外一些城市的建设经验,有很多值得沈阳借鉴的地方。首先,精神和物质是平衡的,不是只追求其中的一方面;城市和建筑是平等的,不因某个建筑的用途特殊重视或者轻视;不把建筑简单地分成高低等级,因为城市历史是由它们共同组成的。 成功的城市应让人看到时间的印记 如果说城市建筑的话,记忆比较深的是意大利,历史厚重,城市风貌很有特点。德国、奥地利,城市和民族的性格一样,很严谨。荷兰、西班牙,朝气,热情。城市与民族性格相通。 我觉得建筑的美绝不仅仅是形式美,它跟时间、历史生活息息相关。建筑是载体,它承载生活。巴塞罗那、法兰克福、威尼斯、米兰、维罗纳等城市,都有自己很真实、很富有生活的一面。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去构建。如果你看到的城市,只是一个很短暂历史的遗存,那这个城市的的分数不会太高。成功的城市,应该把过去和现在串联起来,让人看到时间的印迹。 具备真实性的建筑才能被时间留存 建筑必须是真实的,不管空间还是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被留存下来。如果你走进一个建筑,能够感觉到在这个建筑里的活动、行为、场景,人和建筑间有很好的互动,那就是好的建筑。建筑不是空中楼阁,不能为了一时的外在因素,一时的政绩等,破坏这种真实。 雅典卫城中的大跨度神庙、罗马的输水桥、哥特教堂里的尖券、飞扶壁等都是既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又是用当时最可能实现的手段完成的。中国的传统建筑总结起来就是“土、木”二字,古代木材多,树木作为可再生资源,最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这就是符合当时的真实性的。到现代,技术选择增多,反而建筑中的虚假增多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很多城市,在历史上出现过真实之后,又反复出现不同形式的“虚假建筑”。有的虚假是可以接受的,但有大量的虚假,是一种目的不明确甚至是没有价值的,造成浪费,也造成了大量的建筑与市民间的距离感,城市的历史被割断。 不要把城市历史用橡皮擦擦掉 一些古代建筑留存了下来,很多现代建筑却很“短命”,这不一定是倒退,但肯定是不正常的。城市是按时间轴形成的,发展中肯定会犯错误,但当你用橡皮把这些都擦干净了,城市的历史就不真实了。 欧洲这方面的弯路走的相对比较少,可能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使他们更加珍惜城市历史的延续。其中损失最严重的应该是德国,它的很多城市在战争中几乎被夷为平地,像德累斯顿、柏林。但德国没有隔割断这些历史,把这些被破坏的建筑,有的复原、有的修复,有的重建。现在的柏林,很多建筑是按照之前的档案资料重新修建的,外貌跟之前的建筑一样,但里面的设施很先进。在老建筑之间穿插新建筑,相互之间不排斥,还有檐口高度等统一的线索将它们有机地编织起来,相得益彰。 应该给老建筑一份尊重 在沈阳有故宫、大帅府等传统建筑,近些年新建筑也层出不穷,新、旧建筑如何更好的融合呢?我觉得,对于老房子而言,要给它一份尊重。存在主义说存在就是合理的,老房子正是如此,它的存在代表了一个时代,铭刻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老房子和现代房子应该和谐共生。有人说新、旧建筑很不和谐,其实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认识层面,一个是技术层面。认识层面接受了,但是技术手段上,不具备这个条件,也会很难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很多城市做到了新、旧建筑共存共赢,像巴黎的老城,在视线里,几乎没有冒出来的高楼,新建筑全部集中在新城。巴黎老城和德方斯新城,双城记,像个哑铃一样组合在一起,中间香榭丽舍的延长线把它们串联在一起,新、老建筑结合的非常完美。 老为新用和谐共生 沈阳无论是一宫两陵,还是民国时期散落在沈阳的各个建筑,都很美。但很多老建筑也正在濒临灭绝,比如奉天省“咨议局”建筑,就是清末清政府排除反对意见宣布“预备立宪”的历史物质遗存,1907 年下诏决定在各省设立咨议局, 奉天省咨议局于宣统元年九月初一日 宣布成立,就是这样一座特殊的历史建筑,现在仍处于年久失修当做仓库的境遇。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正在面临着破坏性使用,比如沈阳南站被保护的不错,但是南站对面的许多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措施欠缺很大。沈阳的一个最大遗憾是,好的工业建筑已被拆毁殆尽。 老建筑发挥新作用,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流行的。像伦敦的泰特美术馆就是由当年的发电厂房改建而成,如今成为艺术圣地;再比如上海1933年老场坊,现在已经是一个时尚的创业园区,而它的前身则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曾是远东第一屠宰场;还有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选址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前身是始建于1897年的南市发电厂,如今工业遗产与当代艺术以及市民生活得到了完美结合。 只要不把老建筑、新建筑对立起来,就是另一个答案,而且一定比现在的答案优越的多。现在我们交了很多学费,但是遗憾的是,等我们想明白的时候,很多老建筑已经不在了,五里河不在了,大馆不在了,汉卿体育场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沈阳比较好看的建筑有些单一,多是商场、写字间。在国外,你看到的最好看的建筑绝不是商场,可能就是一个民居,一个咖啡馆,一个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大大小小的各类建筑,类型丰富正体现了整个城市的丰富多彩。 如果有一天走在沈阳,从某个街道一转弯,看到了一个赏心悦目的小建筑,可能是个私人博物馆,可能是个民居,那这个城市就进步了。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