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曹嘉明:建筑与彩绘玻璃艺术的完美结合

2013-10-4 12:4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84| 评论: 0

简介:网络配图 上海文化广场这座与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紧紧相连区域,将出现我国首座深设于地下,具有2011个座位的音乐剧场,大片的绿地簇拥着以大面积玻璃为主体的地上建筑,营造了这一地区优雅的文化氛围,特别是与 ...

网络配图

上海文化广场这座与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紧紧相连区域,将出现我国首座深设于地下,具有2011个座位的音乐剧场,大片的绿地簇拥着以大面积玻璃为主体的地上建筑,营造了这一地区优雅的文化氛围,特别是与入口大厅建筑采光圆柱体—那升腾的凤凰展翅主题结合的天衣无缝的300多平方米,高约13米的大幅彩绘玻璃壁画“生命之源”。这是著名画家丁绍光先生的最新创作,并由青年美术家玻璃彩绘艺术家陈伟德先生精心制作而成,更使入口大厅充满了憧憬、神秘、愉悦之感,是绘画艺术玻璃彩绘技术与建筑艺术结合的如此之完美的杰作。

建筑与玻璃从来就是分不开的,玻璃是建筑材料中最神奇的创造,它既能起到维护挡风遮雨的功效,又能使室内与室外的空间连续,从室内观望窗外变化的自然景色。特别在夜晚,从室外眺望着室内晶莹剔透的温馨,更使人浮想联翩。它的透明采光功能已成为建筑不可缺失的元素。特别是彩绘玻璃艺术与建筑艺术相辅相成,自中世纪教堂建筑就已普遍采用,它的美轮美奂至今使人们赞叹不已,更突显了教堂建筑那种肃穆,与上天对话的神秘感觉。阳光透过彩绘玻璃,五颜六色、洋洋洒洒的光线投入进室内,那是一种建筑空间与自然光透过彩绘玻璃的技术产生的无比奇妙的境界。

尽管彩绘玻璃有多大的魅力,但我们已经久违了,我们甚至可怜的仅仅只能从难能可贵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的片断中,从门厅的装饰、采光的楼梯间玻璃,曾经透光的藻井天花中瞄到她的一斑,已被她神奇的功效而折服。

今天,也许是世界之最的巨幅玻璃彩绘壁画的再生,使我们畅快淋漓地欣赏到玻璃彩绘艺术中绝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丁绍光先生特为上海文化广场创作的“生命之源”,深刻地表达了艺术与自然相依存的关系。自然是生命、文化、艺术之源,还有这比任何炫丽的形容词描绘更贴切的吗?那深邃无底的紫罗兰背景色与原始森林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景象,突然丛中一行仙鹤冲向广阔蓝天,生命在此间孕育,生命在此欢愉,一静一动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如一首无声的音乐在每一位欣赏者心中起伏、延绵、委婉地奏响!

用玻璃彩绘来表达此意境,陈伟德这位青年美术家可谓做到了精益求精,30万块彩绘玻璃,每一块色泽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仔细地从小样放到大样,又从大样转变成不同色彩斑斓的玻璃。色泽、色彩、退晕的连续,勾缝的细腻,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丁绍光先生与陈伟德先生在现场废寝忘食地与能工巧匠们切磋、研究、探索这三百多平方米玻璃巨画的色彩处理和视觉动态。也许是天意相助,待LED灯光亮起,出人意料地达到了最佳效果,他们成功了,世上最大的玻璃彩绘作品终于诞生了。

建筑是技术更是艺术,从伟大的古希腊米开朗基罗始,建筑与绘画,与雕塑就是一体的,建筑学在欧洲至今仍然保留在艺术院校之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建材与结构形式已使建筑师的选择面越来越宽,但除了满足建筑给人们生活,活动功能性需求之外,文化上的象征、艺术上的愉悦仍然是建筑师孜孜追求而津津乐道的所在。今天,上海文化广场巨幅的彩绘玻璃 “生命之源”壁画,开创了我们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并在技术上得到完美的实现,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公共空间运用这种手法,使功能性的采光与艺术相结合,使绘画艺术在玻璃彩绘技术下升华。我们可以是运用在一扇门、一扇窗上,也可以是一面高大的幕墙,一副巨幅的壁画等等。

希望在彩绘玻璃的世界里,让我们的建筑更有文化,让我们的空间更有艺术,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