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时评:古建筑该不该异地保护

2013-10-4 12:46|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35| 评论: 0

简介:网络配图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那么古建筑挪一下有什么问题吗? 从技术上说没任何问题,每块砖、每根梁拆开来编上号,换个地方再按号码将老房子砌起来。石阶上有青苔,这个也没问题,照样给你移栽, ...

网络配图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那么古建筑挪一下有什么问题吗?

从技术上说没任何问题,每块砖、每根梁拆开来编上号,换个地方再按号码将老房子砌起来。石阶上有青苔,这个也没问题,照样给你移栽,照样青绿得让人心酸,粉墙上有一滩乌黑的水渍,也能做得跟五十年前一样生动自然,连荷花缸下面的蚯蚓也有地方买。但是在“建筑伦理”上,不少专家痛心疾首,强烈反对。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距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半坡遗址显示:那个时期开始形成土木结构的古村落。此后,伴随着华夏千年的发展历史,一方面,产生了象征权威与等级的皇家宫殿、园林以及宗教寺庙等技艺高超、造工精细、严谨的建筑;一方面,民间大量的古村落成为基层民众的生活中心。这些古村落遗留着先民繁衍生息的生活痕迹,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构成古村落的那些样式独特的古建筑,则在皇家建筑之外开辟了另一番尘世的精彩。其中,著名的有皖南民居西递宏村、江西婺源古村落群、广东梅县围龙屋群落等。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大部分地处偏僻的古村落因缺乏资金、缺乏管理,年久失修而被废弃。

早在民国时期,一些外国文物商人就来到中国搜刮文物,他们把一些中国优秀的古建筑拆散移迁到国外,现收藏于各国博物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批未纳入文物保护对象的古建筑群,属于私人财产,可以自由买卖。那些最早从事古董生意的商人在农村大肆收购、拆除古建筑的构件。把建筑上看起来最有卖相的木雕、石雕、砖雕等搜刮一空。这种做法对原本已年久失修的古建筑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些建筑构件一部分当作艺术品进入了收藏领域;有的进入了现代家居成为新的装饰元素。有识之士对此表示担忧,开始购买整栋建筑希望以此保护建筑文明的完整性。而商人也从中嗅到了商机,打着“异地保护”的旗号开始做起了古建筑异地安置的生意。他们奔走于安徽和江西等地,搜集散落在农村的老房子,再联系北京、上海、浙江的买主,从中赚取差价。

最近,在国内引发热议的成龙欲将自己收藏的徽派古建筑捐给新加坡一事中的“主角”就是20年前在这种背景下购买来的。

如此说来,这古建筑是可以随意收藏的吗?古建筑和古玩可以划等号的吗?对此,同济大学教授、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对记者强调:古建筑与一般的古玩文物是有明显区别的,它不是简单的器物,不能被束之高阁地收藏。现在有些人购买了老房子后,拆散开来堆放在仓库里,那是要霉烂腐朽的!所以,收藏古建筑的概念不能混淆了,一定要搞清楚的是,古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与人发生关系,与所在的地域文化发生关系,见证历史,见证传承,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皮肤,一个有历史的城市没有历史建筑,就像古树没有年轮一样让人诧异,更像是丢掉了“魂”的空洞人偶,乍看下或许尚且有美可言,细究来只剩乏味干枯之感。古建筑异地保护的争论没有结束,但是古建筑保护真的已经刻不容缓了。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