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峰:加快自身转型 提高发展质量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刘志峰 房地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突出表现为“一高两低”,即资源能源消耗高、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房地产业由过去依靠“资金投入、土地增值、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依靠科技进步、资源集约利用、管理和服务创新转变是大势所趋,更是任务所在。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发展水平同样反映房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房地产业,通过技术进步把房地产业从传统的建造业转变为先进制造业。应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长寿命、高品质的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建筑,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技术含量和发展质量。房地产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一方面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通过实践应用加以改进和再创新,从而不断缩小差距,由追赶到并行进而实现超越。 二是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 大力推行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更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关于住宅产业化,我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讲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更应该强调,重点是要建立符合产业化要求的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和部品部件体系,将住宅规划、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运用信息技术等实现住宅(建筑)设计的标准化、部品部(构)件生产的工厂化、现场施工的装配化和土建装修的一体化。用产业化方式生产住宅,一般节材率达20%以上、节水率达60%以上,减少建筑垃圾80%以上,并提高施工效率4~5倍,还可大幅提升房屋品质和性能,延长使用年限,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和维护费用,同时也便于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行业科技含量。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我国的住宅产业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建立了一批产业化基地,一批开发企业如湖南长沙(楼盘)住工、万科、浙江宝业等积极实践,以产业化方式建造的住宅比例逐步提高。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法规和机制建设,健全标准技术体系,完善配套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链,加快推进这项工作。 三是推进绿色、节能、环保。 推进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是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应当树立“两个理念”,注重“两个统筹”。关于“两个理念”,一是要确立提高建筑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的理念。二是要确立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再利用全过程和建筑全寿命周期综合考虑建筑节能和生态环保的理念。关于“两个统筹”,一是统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二是统筹城乡建设。既要重视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又要加强对农房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发展绿色农房,建设生态村镇,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应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完善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标准体系,落实财政奖励政策,鼓励开发企业建设绿色建筑和住宅小区,以绿色建筑发展和绿色城区建设为抓手,引导房地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重视管理和服务创新。 房地产行业高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在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实行品牌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在管理上比谁的标准更高,谁的规定更细,谁在质量和成本控制上更严格。房地产企业还要高度关注信息化时代企业运营环境的变化,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服务代表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品牌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体系建设中,配套服务将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产品价值的主要载体。当前消费者对于居住环境、社区配套、物业服务等更加关注,房企的工作要更多地向后期服务环节转移。最后,要完善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发挥品牌效应,把品牌和文化当作企业的“软实力”,树立健康向上、诚实守信的企业品牌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
会员评论